市井|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在赚钱( 三 )


但迈出长沙的第一步 , 文和友就遇到了水土不服这道坎 。 在广州 , 文和友只是修改了长沙文和友的部分街景 , 简单添加了一些粤语元素 , 无论是在场景设置还是当地美食上 , 都没能真正体现老广州市井的感觉 , 开业没多久就收获吐槽声一片 。
深圳文和友更是在半年后就进行了换血式的改革 , 原来的文和友招牌被取下 , 摇身一变成了“老街蚝市场” , 成为以生蚝为主题的水产市场 。
据说文和友这个名字的由来 , 取意于“文宾和他的朋友们” 。 他走上创业这条路 , 也是源自一场情伤 。 他曾这样描述他的创业时光:每天只能睡三个小时 , 晚上9点推车出摊 , 一直忙活到凌晨3点多 , 之后再去菜市场进货 , 回家睡一会儿 , 下午就要再起来备料 。 除了睡眠时间不够 , 他还要时刻担心遇到城管、熟人和前女友 。
在故事氛围的渲染下 , 文和友的发展壮大有了一丝逆袭的味道 。 这个思路在后来被沿用 , 文和友会为每个有故事的商户立上一段小传:28年只做大串的正哥牛肉串;这辈子只能把糖油粑粑炸好的刘记;一天卖出1000多个水饺的任姨手工饺子;做了40年厨子的老王猪油粉;坚守31年的南门口巷子猪脚;等等 。
文和友开到广州 , 宵夜档传奇人物“炒螺明”自然不会落下 。 炒螺明原名简伟明 , 14岁丧父、辍学 , 为了多卖一些螺 , 几十年来 , 他做着摩登女郎的造型 , 一边卖螺一边为食客唱歌助兴 。 除了模仿梅艳芳 , 他还会现编一些咸水歌引得食客们阵阵发笑 。
但在广州文和友里面 , “炒螺明”只在店铺门口贴满照片 , 张罗店铺的却是一位年轻小伙子 , 问到“明哥去哪儿了” , 收到的答复是“晚上会来” 。
简伟明之所以能成为宵夜之星 , 并不是因为螺有多好吃 , 而是金色卷发搭配花衬衫的妖冶造型和各种搞笑的歌曲改编 , 让人觉得新奇有趣 。 缺少了与食客的互动 , “炒螺明”也就失去了灵魂 。
“美食界的迪士尼”不好当 。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市井文化 , 简单复刻场景 , 把各路小吃商铺搬进去 , 未必会让当地人买单 。 市井模式可以迁移 , 但地域文化绝对不能照搬 , 得从当地人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共同记忆深入挖掘 , 不然很难俘获当地人的心 。
市井|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在赚钱
文章图片

2021年10月8日 , 上海城市集市再现弄堂主题街区 , 游客在与售卖白玉兰的蜡像合影 。 (图/IC)
今天是市井怀旧风 , 明天又是什么?
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里写道:“在现代生产条件无处不在的社会 , 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 。 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转化为一个表象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