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注音 琵琶行


琵琶行注音 琵琶行

文章插图
【琵琶行注音 琵琶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生于新郑,逝于洛阳 。从艺术方面而言,白居易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擅于歌唱和古琴 。一生留下2800多首诗,有关音乐的450多首 。其中《琵琶行》就是一首典型的情感丰富的美学诗篇,一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珍品,展现了“情至极处尽化声,无声却能胜有声”的微妙境界 。


琵琶行注音 琵琶行

文章插图
《琵琶行》的“序”,交代了白居易左迁司马于江西九江,遇到了京城琵琶高手流落民间的故事 。它不仅交待了诗人的概况,还介绍了女演奏家的艺术经历 。相同的经历使两位“高人”得到了深层次的情感认同,于是诗人为冤情所激而借琵琶之声将心底情绪释放出来,成为千古“绝唱” 。

《琵琶行》的开头点明了元和十年的九江,写到了琵琶女,也轻描淡写地提到了诗人自己 。其时诗人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愁云,郁闷已久,未得出处 。恰逢一位琵琶演奏家的精彩表演,点燃了作者胸中的激情:“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诗开门见山地显示具体时间为秋季的夜晚,地点是浔阳 。主人招待客人,秋风萧瑟,枫叶飘零,没有丝竹管弦之声,于是宴会显得冷清,虽然有酒,但醉不成欢,月光惨白,毫无生机 。是什么形成了转机呢,是音乐 。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琵琶女就要出场了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直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主人千呼万唤,演奏家从容出场;一开始就给人一个“情”字,看似无意,实际上意义重大,它通过琵琶拨弦、定调的三两之“声”,表达出“情”在曲先之意,未成曲调,“情”就已经展示出来了 。其实这种情,不一定是演奏者之情,而是欣赏者赋予琵琶的“情”,是欣赏者心底久久潜藏的“悲情”依附在琶琶上了 。此段是音乐描写主体,是声符交织的世界,也是情感四射的场域 。白居易虽然是借助表演来浇心中的块垒,但他必须对乐器有相当的了解,对音乐有相当的热爱,他首先得是一位谙熟音响的大师,才能将所有的声音符号变成情感符号,将所有的音乐语言转换成情感语言,将所有外在音响的激情和内心无声的独白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情感的转移,如此由声至情,以声写情 。

琵琶演奏家回忆自己的经历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是过渡 。轻轻的叹息,演奏者慢慢放下了拨子,然后插入弦中,整顿自己的衣裳,恢复到正常的表情 。她开始叙述自己的身世:自己本来生于京城,住在都城长安的虾蟆陵,位于城东南的曲江附近 。接着写演奏者拜师学艺、教坊演出及备受追捧之情形 。从“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教坊是唐代宫廷的专业音乐机构,而琵琶女就在教坊之中任首席琵琶演奏家,一曲演奏完毕,就会征服所有观众,而其服饰打扮也让那些美人心生嫉妒 。五陵的少年听到演奏家的表演之后,不知抛给她多少精美的奖品,他们用红绸包上贵重的物品赠给演奏家,奖品也不知被打碎了多少,红色罗裙也常常被美酒给浸湿 。年复一年,春风秋月都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安史之乱后,弟弟从军,家中的阿姨病死,每况愈下,青春也不再等人,琵琶女年老色衰 。昔日门庭若市,如今门可罗雀 。艺术家也无可奈何嫁给了商人为妻 。商人为了生意常常不能和家人在一起,艺术家只好守着空船,以明月和没有温度的江水为伴,孤独生活常常使人夜晚梦到少年之事,醒来难免泪流满面、湿了衣衫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