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组词拼音部首 酬组词

文/徐志达
插图/杜卉

酬组词拼音部首 酬组词

文章插图
【编者按】
语言本身是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 。惠州话,堪称鹅城惠州别样的文化景观——古典雅致、韵味悠长的 “语言景观” 。
惠州“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文化强市,丰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涵 。探寻惠州历史文化脉络,从惠州话入手,或许能另辟蹊径 。专家认为,客观地弄清惠州话的语系归属,认同并重视本土文化,这对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惠州城内多细女,朝朝担水到西湖,正放下桶梁洗净脚咧,又问明朝割草无?” 每当默读这首古老的惠州民谣时,心中就会涌出许多唐人的诗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朝省入频闲日少,可能同作旧游无?”(张籍)、“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两者一野一文且时空相隔久远,然其韵味却是极为相近,特别是“又问明朝割草无” 一句 ,既浅白如话又古典雅致,宛如一道美妙的“语言景观” 。
为何惠州话中的许多口头俗语透出一种古汉语的文言韵味?其属独立方言还是应该归属何语系?这些问题颇为学术而又饶有趣味,本文试作探讨 。
酬组词拼音部首 酬组词

文章插图
【壹】 地域文化色彩鲜明
惠州话,指现今惠州桥西(古称惠州府城,亦称鹅城或鹅岭镇)、桥东(古称归善县城,亦称东平或鹤峰镇)及其近郊原居民所讲的本地方言(俗称本地话) 。
惠州话不但古雅,而且兼收并蓄,以开篇的那首惠州民谣为例:“惠州城内多细女,朝朝担水到西湖,正放下桶梁洗净脚咧,又问明朝割草无?”(“细女”即少女;“朝”即早上,“朝朝”指天天早上;“担水”即挑水;“无”,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或否) 。类似的民谣还有不少,例如:“白鸽公,白鸽乸,飞落墙头担草芽 。担了草芽立立转,大姐爱嫁刘知县,老妹爱嫁李探花 。两度衙门相对面,麒麟狮鼓插金花 。”(“担”即衔,用嘴咬着;“立立转”即打圈转;“老妹”即妹妹;“度”即间)“稔哩目目娘撒谷,稔哩开花娘莳田,稔哩好食禾好割,让得有闲到姐边 。”(“稔”即山稔树的果实;“哩”助语词,无义;“目目”即胀卜卜状;“让得”即怎能够;“姐”即妈妈)
这些民谣唱出惠州世态风情,表现手法也不俗 。如《稔哩歌》将稻谷播种、插秧、收割等劳作情形与山稔的物候现象以及感人的亲情相结合,朴素动人,教化儿童,可谓完美 。闻说已故省文史馆馆员吴仕端先生曾称其可入《诗经》,所言不无道理 。
从这些民谣可以看到,惠州话除有其独自的词汇外,还含有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和客方言(以梅县客家话为代表)的诸多特点,其遣词造句与粤、客方言有颇相类似的地方,但语感腔调却迥异 。讲惠州话的本地居民,无论男女老少,多能以广州话或客家话交谈,而且字正腔圆 。究其原因,应该与惠州话的语音、词汇等含有粤方言和客方言的元素有关 。正因为惠州话存在这种现象,长期以来,学界将其视为客家话的变异,或为深受客家话影响的粤方言等,可谓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
酬组词拼音部首 酬组词

文章插图
惠州话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 。在广东方言中,客方言最接近中原古汉语,几乎可以与中原汉人通话交流 。然而惠州话却是让岭北人难以听懂的“鴃舌啅噪”之声 。唐代诗人刘长卿以诗《送韦赞使岭南》赠好友出使岭南番禺,诗中有“岁贡随重译”句,可见那时的岭北人与岭南广府人公差交往,是需要译员随行的 。苏过在惠州时亦曾诉说“但苦鴃舌谈,尔汝不相酬”,感叹惠州话像鸟语般,不便交流 。想必当年,豁达、洒脱的苏东坡寓居惠州期间该是操着“唔咸唔淡”的本地腔,比划着手势,“笑口吟吟”地向桥东白鹤峰的林婆婆赊酒饮吧 。
惠州话存在纯属自己的口头语言,例如:“那里”说“盖哒”或“盖邓”;“这样”说“拱”或“拱样”;“害怕”说“恇”;“疼爱”说“切”;“挂”说“刻”;“把玩、摆弄”说“捺”;蜂、蚊等叮蜇说“针”;“肮脏”说“泥”;表示批、群、帮等量词用“纲”;有表示完成体的体态词“抛”,如吃完了说“食抛”;变高声调说我、你、他,表示这三种人称的复数等 。例子甚多,不胜枚举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