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这份冬日书单里,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六 )


美国的“特朗普现象”、“伊斯兰国”的恐怖袭击、欧盟国家里主张脱欧的排外政党、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崛起、土耳其的泛突厥主义 , 都给了普遍理性主义即将胜利这一乐观判断泼了一盆冷水 。 伴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发展 , 政治斗争的主线如今从“左右”变成了“族群” , 用政治学者刘瑜的话说是“一种碎片化的、易燃易爆的‘新部落主义’” 。
这本《身份政治》则是福山继《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之后 , 对他所身处的世界的继续思考 。 在他看来 , 政治的核心议题从阶层转向身份 , 其背后的真实问题是全球各国不平等状况的持续恶化、国家能力的普遍缺失 , 以及技术升级对工作机会的减少 , 卢旺达的大屠杀、伊拉克的转型动荡、被精英视作“白垃圾”的一些美国工薪阶层转而簇拥特朗普等事件 , 都能在这个框架内进行理解 。
福山同样指出了身份政治的危险 , 他认为一味强调一个人的种族、性别、民族、宗教 , 或者性取向等特征或许会让人成为·“特定集体属性的囚徒” , 给非理性与激进提供土壤 。 所以 , 他所倡导的身份是“信条身份” , 而非“族群身份” , 建议人们“基于对法治、民主责任制 , 以及人人生而平等的信条”来构建“我们” 。
对福山的解决方案 , 刘瑜则给出了冷静评价:“这或许才是‘历史难以终结’的秘密所在 。 ‘信条身份’难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 是因为它在持续地与‘人性’作战——排他的天性、党同伐异的天性、信奉‘非我族类 , 其心必异’的天性 。 遗憾的是 , 使我们爱的力量也常常使我们陷入恨 , 降低我们与同类交易成本的机制 , 可能会提高我们与‘他者’的交易成本 , 当我们把同胞称为兄弟时 , 可能会情不自禁将‘他者’称为‘蛮夷’ 。 ”(郝汉)
《中国文化通识》
钱锁桥 著
一頁folio丨辽宁人民出版社 , 2021-9
今天最为流行的关于“文化”的定义是社会学、人类学式的 , 它将文化当成一个客观物 , 加以描述、分类与研究 。 在如此的“文化”定义下 , “中国文化”变成“工艺”“功夫”“绘画”“建筑”“服饰”“家具”“音乐”等领域的属于东方的异域生活百科知识 。
在纽卡斯尔大学汉学讲席教授钱锁桥看来 , 这样来理解“中国文化”是远离今日中国人的生活的 , 不仅外国人看不懂 , 中国人自己同样会感到陌生 。
今天的中国是百年来的“动态的胶着状态”的结果 , 各种主义及文化交织于今日中国人的人性之中 。 在这本书里 , 他以“人性”与“现代性”作为关键词 , 写了一本供我们理解自身 , 供外国人理解现代的中国人的通识读物 。
书中极富启发性的观察与梳理之一 , 便是辜鸿铭引用阿诺德“想象的理性”对“中国人之精神”的总结 。 作者认为 , 和笛卡尔的理性不同 , 儒家的“合理性”总是充满人性的味道 , 中国文化本就把“人性”置于高位 , “人的权利”正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呼唤 。 (郝汉)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