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杭州宋韵最是“上乘”( 四 )


宋韵归集地 , 何以是此处
一边是隔江对峙的重压 , 另一边是绚烂瑰丽的进步 , 宋韵品而多味 。
中国人重“根” , 只有根才是本 , 其他的都是蔓散和开枝 。 现在可以抛开一切纠结 , 专心地谈一谈上城之于杭州宋韵了 。
上城 , 是杭州的一个区 , 和杭州古都一样的年纪 , 是宋韵的归集地 。
南宋皇宫就在这里 。 是的 , 俗人心里想象的角徵绕、珍馐盛 , 藏无数宝贝的皇宫 。
2004年7月 , 已经投资了3000多万元的万松岭隧道建设确定“让路” , 原因是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在2003年12月开始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发现:在1200余平方米的地方 , 有南宋时期的道路、殿址、围墙、河道、石砌水闸设施等——这就是“南宋御街” 。 真的会为几块破砖烂瓦而停工!这一点上我不得不佩服杭州主政者的睿智:既保证了当下的交通 , 又护住了一个千年的皇宫 。
同时被发现的还有500多片瓷片 , 光是它们就足以让人咋舌 。 南宋迁杭后 , 第一时间就选址建造了修内司官窑(后有郊坛下官窑) , 烧制专供宫廷使用的青瓷 。 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南宋官窑:紫口铁足、粉青釉色、冰裂纹片、薄胎厚釉 。
当然还有更早之前发现的太庙、孔庙和八卦田 。
上城 , 只有这些?不 , 不止——
还有素有“杭州建筑历史博物馆”之称的清河坊——以御街为脊骨 , 鱼骨状联系各坊巷的格局 , 奠定了杭州历史城区的基本空间结构 。 在中山路一带 , 这些坊巷至今仍有大量遗存 , 其中保存较完整的历史风貌和空间格局的街巷有近20段 。 史学家、考古学家又集齐研讨——老底子这么多且厚 , 全部保护?大家于是在上城区画了一个圈 , 这个圈的范围达3公顷……
杭州上城的风物、戏曲、风俗于是都融浸在了这个圈里 , 都有特殊的自我标签 , 美之若荷、精之如簧——我看到的是 , 拥有440行商贸的南宋人硬是把负重的生活过成了一种极致的向往 。
唐人一个简单的“品茗” , 到这时已被演化出斗茶、分茶、点茶等“茶百戏”;唐人行酒令 , 到这时已演变成小词、散曲;唐人的拉面 , 在这时也演化出了擀、削、拨、抿、擦、压、搓、漏、拉等十余种制法 , 丝鸡面、三鲜面、鱼桐皮面、盐煎面、笋泼肉面、炒鸡面、大熬面、子料浇虾面、银丝冷面等琳琅品种 。 这个阶段的人在吃喝以及餐具方面的要求非常高 , 精细贵重 , 甚至首创了分食制 。
现在可以这样定义:对宋韵来说 , 上城代表了杭州 。
保护和传承 , 韵之绵长
和以往任何王朝不一样 , 152年所孕蕴的宋韵内里完整地留给了现在 。
比如上面提到的风物、戏曲、风俗;比如艺术、技术和建筑;比如当时的南宋留给世界的影响——浙江的海 , 依然是世界海上贸易的重要关口;上城的山 , 依然奠定着中国园林叠山审美的范式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