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建林|暴雨过后,被遗忘的山西乡村古建( 四 )


荆润管一家三代都曾住在这里 , 顺便照看玉皇庙 。 直到2015年 , 儿子结婚搬入新居 , 他们一家才搬走 。 这次回来 , 他也只是看完后向村长汇报 , 然后拴好木门离开 。 红色的木门上 , 用白色粉笔写着:谢绝参观 。
光村的3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损伤 , 但鲜有人关注 。 村民说 , 也有文物局的人来看过 , “他们说 , 国保和省保都保护不过来 , 其他的再等等 。 ”村里曾做过预算 , 修好玉皇庙大概需要500万 , 仍在等待文物局的拨款 。
闫建林|暴雨过后,被遗忘的山西乡村古建
文章图片

光村玉皇庙正殿部分坍塌漏雨 。 新京报采访人员 吴采倩 摄
在唐大华看来 , 山西很多乡村都面临着老龄化、空心化的困境 , 若只靠村民筹集修缮经费 , 几乎不可能 。
唐大华是个古建筑爱好者 , 自2012年起 , 探访了山西1000多处古建筑 , 并在网上创建了“随手拍救古建”专题 。 他的初衷只是想为保护古建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 求个心安 , “看着它们毁掉 , 不能无动于衷 。 ”
没想到 , “随手拍救古建”的话题在微博上备受关注 , 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此事 。 2012年至2015年间 , 唐大华经常带着媒体采访人员去山西寻访古建 。 其中 ,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 , 央视《经济半小时》于2015年连续推出4期节目 , 名为“山西:文物大省为何‘糟蹋’古建” 。
数十家媒体的集中报道 , 也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出台 。
2015年3月 , 国家文物局和山西省政府宣布 , 计划共同筹集15亿元 , 启动山西古建筑保护工程 , 抢险维修235处国保、省保木结构古建筑 。 同时 , 要求市、县两级政府筹集资金 , 对全省200多处元代以前的市保、县保古建筑也进行抢险维修 , 真正实现“全覆盖” 。
自那以后 , 唐大华心里的石头总算放下了一些 。 2018年 , 他与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再次回访山西古建 , 发现大部分国保、省保建筑都得到了保护修缮 。
而那些散落在乡间的低保护级别、甚至未定级的古建筑 , 因数量大、保护经费和人力不足 , 总是被忽略、不得不“再等等” 。
闫建林|暴雨过后,被遗忘的山西乡村古建
文章图片

光村国保文物福胜寺的围墙上写着: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财富 。 新京报采访人员 吴采倩 摄
先撑起一把“伞”
另一座玉皇殿 , 因为一把“伞”在雨中幸存 。
临汾市洪洞县贺家庄村 , 两层蓝色的彩钢瓦罩住了年老的玉皇殿 , 锃亮的不锈钢柱立在四周 。 庙前的地板还湿着 , 金黄的玉米棒子晾了一地;庙后方部分斗拱坍塌 , 几根柱子摇摇欲坠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