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小红书,“P”给谁看( 四 )


如果善于利用社交网络、社交摄影来进行自我形象管理 , 对于个人是会有一些积极的帮助的 。
滤镜景点受到关注后 , 网络上也出现了“服了小红书的女的了”诸如此类的声音 。 其实我们在传播学研究中也会关注小红书这样的社交平台 , 会觉得它并非像传统的刻板印象中的那样——全是追求年轻貌美形象的女性 , 现在的状态并不如此 。
当然 , 其中会有对又纯又欲、白瘦幼的审美追求并实践的人 , 但另一方面 , 其实小红目前也是相对多元的 , 可以看到对于疾病积极康复内容的展示、如何心理调整的内容的展示、或者说中年人如何打扮自己、度过更年期、健康管理等等……
所以 , 社交摄影里的“欺骗” , 得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 , 不能一概而论 。
为一张图去一个地方
白川:时尚摄影师、人像摄影作品包括周迅、张柏芝、莫文蔚、朴树……
因为照片很美 , 比着照片就去了 , 34年前我干过这事儿 。 那是在汶川 , 一个羌族的寨子 , 照片是我做摄影师的舅舅拍的 , 拍摄的时候是秋天 , 画面光影交错金黄如同油画 。
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学生 , 为了拍摄照片里的景色 , 我从成都坐了几十个小时汽车 。 当时还没有高速 , 没有网络 , 我只能沿途不断的向人打听路线 , 当我最后真正抵达了那里 , 结果却大失所望 。
时值初春 , 天气、光线都不好 , 寨子破破烂烂的 , 灰突突的画面和那张将我吸引去的照片截然不同 。 当时的心情可能和去了“滤镜景点”的网友们很相似吧 , 奔着一个油画般的唯美景象辛苦前往 , 结果现实中的场景却这么不靠谱 。
许多摄影师都会用小红书看场景、找场地 , 我今年也开始用小红书 , 其中确实能找到许多有价值的资讯 , 包括好的风景场景、展览推荐、艺术家作品等等 。
但这个时代 , 我们不再会因为看到照片很漂亮 , 为了几张图就去某处 。 用地图或其他软件看实景图 , 查询一些实拍的视频 , 很容易就能判断“滤镜景点”真假 。
这还涉及一个看得角度 , 其实我们无须也无法完全复制他人 。 但小红书现在很多倡导的一种打卡文化 , 一个东西拍出来很好 , 那么我也去打卡 , 两分钟拍照走人 , 再发一个微信、Instagram、小红书 。
这倒也没什么错 , 只是要看如何去平衡它 , 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去看待事物?摄影能够带来的东西是什么?有些时候开始可能是不太开心的事儿 , 换个角度去看 , 其实也是很好的体验 。 比如现在回忆起当年的汶川之行 , 最后其实是开心的——去一趟也不完全为了拍照 , 还有很多美好事物值得发掘 , 接触不同的人 , 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