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部|峰从何处飞来?由飞来峰名联引发的15副对联,同样令人赞不绝口( 二 )


前面几副对联 , 并没有改变原联的格式 , 只是修改了两个字 。 而这副对联的解答 , 是通过增加字数来实现的 。
增加了字数之后 , 含义就更加丰富了 。 “在山本清”与“入世皆幻” , 换言之是红尘与禅境的不同 , 不同之中又获得了协同 。
换言之 , 这副对联算是参禅的一副对联 , 人们往往不能脱离红尘纷扰 , 却又心向禅林 , 能与不能之间的平衡点 , 恰恰是这副对联的立足之处 。

第5副对联:山峰且有飞来悔;泉水偏从冷后传 。
这副对联有些脑洞大开 , 运用拟人的手法 , 赋予飞来峰和冷泉人格化 , 增添了表达效果 。
下联说冷泉因冷而传名 , 立论中规中矩 , 但是上联说飞来峰飞来之后是后悔的 , 这就妙不可言了 。
为什么“山峰且有飞来悔”?作者没有加以解答 , 全靠个人猜想 。
譬如说 , 飞来峰原本在天外 , 不必受世俗沾染 。 如今到了灵隐寺附近 , 成为了游客观摩的对象 , 本来是自在的 , 如今却反受红尘牵累 , 这大概是“悔”之所在吧 。
虽然佛家有云:“本来无一物 , 何处惹尘埃?”但那些自认为自己是高人的人 , 对于俗人 , 总是难免不屑一顾的 。

第6副对联:泉水澹无心 , 冷暖惟主人翁自觉;峰峦青未了 , 去来非佛弟子能言 。
此联之妙 , 在于运用反义词 , 增添了禅味的形象化表达 。
“冷暖”、“去来” , 相反相成 , 耐人寻味 。
此外 , “峰峦青未了”化用了杜甫《望岳》名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
“泉水澹无心”化用了韦应物《南园陪王卿游瞩》诗句:“形迹虽拘检 , 世事澹无心 。 ”
通过古典的化用 , 增添了对联的书卷气 , 也在化用之中展示了所谓“主人翁”的自觉 , 颇为巧妙 。

第7副对联:涤热肠 , 泉是冷好;卫净土 , 峰特飞来 。
世人之烦恼 , 多在于肠热 。 如果躲进小楼成一统 , 两耳不闻窗外事 , 大概就没有什么烦恼了 。
佛家对于世事的态度 , 往往是“大事化小 , 小事化了 , 不了了之” 。
换言之 , 在佛家文化中 , 热肠其实要不得的 。 要不然 , 会有明哲保身这个词呢?要不然何谓明哲呢?
对联作者以此立论 , 认为冷泉之冷 , 可以洗涤热肠 , 让人安静下来不躁动 , 可谓妙哉 。
第8副对联:洗热肠 , 源是冷;护净土 , 峰胡飞 。
此联与上联构思类似 , 就不具体展开了 。

第9副对联:峰峦或再有飞来 , 坐山门老等;泉水已渐生暖意, 放笑脸相迎 。
此联之妙 , 不在于纠结过去飞来峰之飞来与冷泉亭之冷峻 , 而在于放眼未来 , 颇具大眼光与大格局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