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从此这里的水,再也没有干涸

临高|从此这里的水,再也没有干涸

文章图片

临高|从此这里的水,再也没有干涸

文章图片

临高|从此这里的水,再也没有干涸

文章图片


“谁知今赵北 , 大似向杭西” 。 这是当年乾隆皇帝陪皇太后“阅水围”时对白洋淀的赞词 。 白洋淀是海河流域的支系湖泊 , 水域面积宽广 , 跨越沧州、保定、雄安 , 是河北最大的湖泊 , 华北第一大天然湖泊 。




湖区的传统产业是渔业及芦苇产业 。 水面被芦苇荡分割 , 一条又一条的水道直像迷宫一般 , 行舟其间 , 真有一种“误入藕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之感 。 不由想作诗一首:荷芦相生星玉坠 , 流波漾荡清鉴碎 。 推桨揉乱玉毡绸 , 无劳梦回钱塘水 。
也正是在这些芦苇荡中 , 产生了许多的诗歌与散文 。
或许 , 你曾经听过这样一群人 , 他们叫做白洋淀诗群 。



“记得河湾里灯火聚集/记得渔船上话语亲密/记得你们款待我的老酒/还记得你们讲起的风暴与遭遇/当然 , 我还深深地记着/就在黎明到来的时候/你们升起布帆/并对我唱起一支忧伤的歌” 。 芒克的《致渔家兄弟》至今仍白墙黑字写在大淀头村边 。 白洋淀是知青下放点之一 , 芒克、多多、根子......他们的思绪 , 在升起的水雾中氤氲其间 , 化作朦胧的诗篇 , 而今随着焚烧的纸页 , 却再难拼凑出曾经完整的诗句 。
说起白洋淀 , 有的人最先想到的是小兵张嘎 , 有人脑子一闪而过的是勤劳的农村妇女与抗日英雄之间的完美配合 , 还有人一下子就想起了语文课本里孙犁的那一篇《荷花淀》 。



《荷花淀》为荷花淀派赋予了这一个诗意的名字 。 作为白洋淀革命文学的代表作 , 《白洋淀纪事》也有无数描绘白洋淀之美的句子 。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 。 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 。 只晓得 , 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 , 全淀的芦苇收割 , 垛起垛来 , 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 , 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 “芦苇万顷 , 俯仰吐穗” , “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 , 整天不停地在苇草里穿来穿去” 。 透过他的文字 , 芦苇仿佛在面前飘摇 , 清新的水汽正扑面而来 。



日暮时分 , 一轮夕阳倒映在淀中 , 几只小舟的剪影好似墨水画就的工笔画 , 虽在北方 , 却也有着无限的清丽柔婉 。 就是这样一片偌大的湖区 , 也曾数次干涸 ,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进行保护 , 终于再未干涸 。 试想 , 若白洋淀不再 , 这么多的诗歌与散文 , 又从何而发?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