盎司怎么读 盎司


盎司怎么读 盎司

文章插图
计量单位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绝对严格精准的裁判,以它本身来度量我们的世界 。
中国有成语锱铢必较、丝毫不差,锱与铢和丝与毫都是极小的单位,这些都表现出我们计量单位的精准要求 。
可是在工艺水平低下,科学并未启蒙的古代,全世界的古人都无法以一个自然的恒定量作为标杆,那他们当时又是如何制定度量衡的?
盎司怎么读 盎司

文章插图
这听起来是一件神圣而又严谨的工作,可实际上以我们现代人的标准来看当时的做法可以说“随意得可怕” 。
不知道有多少人的中学历史老师会在课堂上讲圣人孔子的身高这件事 。
史记中记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如果以现在的市制公尺算,圣人的身高将超过3米,显然是不可能的 。
盎司怎么读 盎司

文章插图
若以史记编纂时期西汉的尺(约23.1厘米)计算,孔圣人的身高还是达到2.21米,如果以春秋时期的尺计算则有1.97米、1.91米、1.89米三种可能 。
从圣人飘忽不定的身高中,可以窥见那个时期长度计量单位的混乱 。
这是由于当时的制定单位时所选取的标准物并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事物 。
盎司怎么读 盎司

文章插图
这个混乱阶段全世界的文明都经历过,我们都曾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物来度量世界 。
大概自夏朝起,中华文明就以成年男子拇指与中指张开的末端距离作为一尺,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一拃 。
这样定义出来的一尺是因人而异的,只有在一些工程当中才会制作标尺准绳来控制误差 。
盎司怎么读 盎司

文章插图
不同身高的人的一拃长度分布,单位厘米
这方面精通建造巨型奇观的古埃及走在了前面,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制作了已知最早的长度标准物 。
埃及人也明白降低误差的重要性,特地选用了质地坚硬的花岗岩做为材料 。
盎司怎么读 盎司

文章插图
藏于博物馆的古埃及碗尺石柱
只不过长度标准的选取就显得有些任性了,是取法老小臂拐肘处到中指末端的距离,称作腕尺 。
虽然选取大众的平均值作为标准会更合理更方便,但不管怎么说埃及人好歹最早规定了全国统一的标准 。
盎司怎么读 盎司

文章插图
而英国人,到了中世纪末期都还在没有一个准确的长度标准 。
他们最常用的长度单位英寸,也是整个英制单位的基础之一,最早被定义为拇指的宽度 。
盎司怎么读 盎司

文章插图
后来,英国人也渐渐觉得这种随意的定义会导致“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种英寸”,不利于英国的和谐统一 。
于是在1324年,爱德华二世下定决心将一英寸重新定义为一穗大麦上最大的三粒麦子相接的长度 。
终于成功地把局面扭转为“一百片麦田里有一万种英寸” 。
盎司怎么读 盎司

文章插图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英尺的定义上 。
英尺的英文写法是foot,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脚掌的长度,在19世纪以前可以是25厘米到33.5厘米之间的任意长度 。
那个年代的“七尺男儿”可以是175厘米的正常身高,也可以是235厘米的恐怖巨人 。
盎司怎么读 盎司

文章插图
德国人很不爽英国人的这种随意,他们想到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 。
在16世纪的时候,德国人随机找了16个从教堂里出来的男子,测量他们的脚长,把求出的平均脚长,并以此作为英尺的标准 。
盎司怎么读 盎司

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英制单位的混乱还体现在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上 。
我们现在用的单位大多都满足一定规律的换算关系,十进制甚至不需要计算就可以很方便地完成换算 。
但英国人就没有那么规矩了,他们的英寸、英尺、码是单独定义的 。
盎司怎么读 盎司

文章插图
一英寸是三粒麦子的长度,一英尺是脚的长度,一码是亨利一世国王的鼻尖到指尖的距离 。
后来为了方便才凑成了1码=3英尺=36英寸的关系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