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公|蓟州的自然与人文山水( 四 )


【陶公|蓟州的自然与人文山水】澜河流到下营镇南一个叫岐山的小山跟前 , 山腰上有一洞称岐山澜水洞 。
过岐山澜水洞 , 澜河便流入泃河了 。 而泃河干流从黄崖关入关后 , 因地质原因多成潜流流向他处 。 为更好使其发挥水利功能再造山水美景 , 2002年 , 政府实施截潜工程 。 因截潜坝址位于杨庄村附近 , 被称作杨庄水库 。 又因附近有明朝皇封的环秀寺遗址 , 另被叫做环秀湖 。 如今 , 这一水域点缀在津围公路东侧 , 为蓟州的自然人文山水增色不少 。

蓟州的自然人文山水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可圈可点之地 。 回到城北的府君山 , 这山可有来头 。 府君山旧称崆峒山 , 传为黄帝问道广成子之处 。
有人认为甘肃平凉的崆峒山是黄帝问道之所 , 理由来源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记载 。 但好多京津的专家学者不这么认为 。 因为 , 司马迁的汉朝距黄帝时代已有三四千年 , 司马迁身居关中地区 , 距平凉较近 , 离蓟州遥远 , 受当时条件限制 , 不可能对全国地理进行全部踏察 , 因此也就不知道其他地方也有崆峒山 。
再说黄帝这个“当事人” 。 京西涿鹿的黄帝与京东蓟州的广成子只不过四百里的距离 , 而甘肃平凉距涿鹿却有近三千里之遥 , 中间还隔着太行、吕梁、黄河等高山大川 。 按远古时的通讯与交通条件 , 黄帝是不可能知道那里另有一个崆峒山的 , 更不可能“来去自如”地短时间内多次拜访求教的 。
府君山明代以前叫崆峒山 , 是因山上后建有崔府君庙而易山名——崔府君是一位乐善好施、救济百姓的当地善人 。 “崆峒积雪”曾是明清“渔阳八景”之一 。 明嘉靖和清康熙、道光《蓟州志》 , 清乾隆《钦定盘山志》和民国《蓟县志》等 , 对崆峒山都有记载 , 也都有黄帝登此山问道广成子的章节 。 历代志书也大都肯定了《蓟州志》上关于黄帝问道崆峒山(府君山)的说法 。 清道光《蓟州志》里附有一幅《崆峒山图》 , 清晰地标明了广成子殿的位置 。
按照中国风水学说 , 每个城池的建设都有它的来龙去脉 。 史书载 , 府君山还是古蓟州城的“龙脉” 。 它从山背面的后寺向前延伸 , 越过山梁 , 向前俯首而去 , 直抵渔阳城廓 。 有趣的是 , 这条“龙脉”历史上还经人工修整过 。 经常爬府君山的人应该看到 , 在山前路旁西侧 , 有一段约有200米长的阳坡低矮处 , 用碎石堆砌有两米上下高度、类似古长城的石墙 , 明显的人工痕迹 。 后经文史人员查证 , 原为清嘉庆年间赵锡蒲任蓟州知州时 , 发现这条龙脊的自然走势略有缺憾 , 便进行了人工填补 。

府君山往北 , 有一条更高的大致呈东西走向的山脉 , 叫铁岭 , 因它含有铁矿石得名 , 山前有铁岭村 。 铁岭没多少人上去过 , 到跟前儿也没啥风景名胜 。 但它的风景得从宏观上去看!明清时《渔阳八景》之一 , 就有“铁岭云横” , 指的是夏秋时节 , 雨后初晴 , 山脊上云雾堆积、云气蒸腾的景象 。 更主要的是 , 它是蓟州城北望的天际线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