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公|蓟州的自然与人文山水


蓟州被称作“天津后花园” 。 没有一片美好的自然山水 , 没有附着其上的历史文化 , 不可能配此称呼 。 这个形象的称呼 , 与我多年从事旅游新闻报道 , 还有着一定的联系 。
作为一名新闻报道的业余写作者 , 我通过对蓟县(蓟州之前的称呼 , 下同)自然与人文山水以及所处地理位置的综合考量 , 当年便冒出了:蓟县是“天津后花园”——这么个比喻形象的名词 。 我把它写进新闻报道的题目里、导语里、内容里 。 1995年4月27日在《今晚报》头版显要位置 , 刊登了我写的消息《天津后花园风韵长驻》 。 这是26年前、最早在主流媒体上出现“蓟县是天津后花园”称谓的新闻报道 。

蓟州确实是自然与人文山水俱佳之地 。 首先得从蓟州的地理位置及地域优势说起 。
从南北地理角度讲 , 它位于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接壤处;从东西人文角度讲 , 它位于元明清至今的京都与津唐秦等现代滨海城市之间 。 但有过多的人文历史沉淀 , 未必有天造地设的自然山水;有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 , 未必有过多的人文历史 。
而蓟州位于毗邻平原、接近都市的浅山地带 , 适宜人类生活居住 , 交通相对方便 , 从皇家庙堂 , 到文人僧侣 , 到民间百姓 , 多有不同阶层的人类活动 , 使它在拥有自然山水的同时 , 也积淀了人文山水 。 比如来过历代皇帝名人、写过诸多的题字诗文、发生过一些故事传说 , 等等 。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名篇《桃花源记》人皆熟知 。 有蓟州人研究发现 , 中国桃花源的“源头”就在盘山 。 笔者1995年9月曾在《今晚报》头版发表长篇报道 。 报道中说:
……即便陶公笔下这处“名存实虚”的历史遗迹“现实”上不在盘山 , 但他是走访了“盘山桃花源”后 , 受其环境和思想影响而成篇 。
根据《三国志》资料解释 , 汉时无终(今蓟县)人田畴为避战乱 , 率宗族数百人逃入徐无山(今盘山)中 。 “营深险 , 平敞地而居 , 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 , 数年间至五千余家” , 建成了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桃花源”式社会 。
但天下自称“桃花源”者众 , 尤以湖南桃源县著名 , 盘山“源头说”做何解释?资料论证说 , 据湖南《桃源县志》载 , 现桃源县名是有《桃花源记》后所改 。 而“盘山桃花源”在陶公写此名篇前便已存在 。 在战乱频仍的情况下 , 陶精神忧郁 , 抚剑独行 , 不远万里 , 寻找无终 。 有其所作《拟古》诗为证:“抚剑独行游……张掖至幽州”(今蓟县一带) , “辞家夙严驾 , 当往去无终……闻有田子泰(田畴) , 节义为士雄 , 斯人久已死 , 乡里习其风 。 ”据此 , 陶倾慕盘山田畴之桃花源心情溢于言表 , 而随后写就了《桃花源记》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