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综合症」自救指南( 三 )


如购物时看上两双不同款式的鞋,在付费时要解决很久;与别人合作时经常委屈求全自身还经常思考要不要与其他伙伴继续下去等,不一而论。
换句话说,这类人群会在思考中承受巨大煎熬,辗转于不同选项,大大降低自身抉择的能力;产生冲突的根源,是原始的利己驱动力和处于良知的自我约束力之间的对立。
因此想要解决此类问题,我们只有对神经倾向做出妥善处理,改变自我与本我,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才能彻彻底底摆脱倾向的禁锢,打破内在的不一致性的纠结。
那么我把上述这两者类型从浅入深打包总结为「人格特质」的变化。
归因为还是没有形成「稳固性人格」;无法让自己在任何场景下快速切换遇到的变化形成适应的能力,才会在矛盾不一致中纠结,解决此问题前,我们不妨先调解下什么是人格特质。
02、人格特质开明宗义,人格特质有两个维度的解释:1)来源古希腊,2)心理学特征

  • 先说前者:
古希腊语它的英文称呼为persona,具体指戏剧演员在舞台演出时所戴的面具,与现代京剧的脸谱相似。
通常说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中所做出的言行,举止以及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具体反应,它犹如一张「面具」。
如同根据剧本的要求,角色演出时需要按照设定的「规矩」扮演好形象,但并不是本人真实的一面。
  • 再说后者:
心理学中把人格特质称为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独特行为,思考和情绪反应模式,也是人区别与他人的特征;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也把人格称为「个性」;它主要包含两个部分:1)性格,2)气质
相对而言,性格是人稳定个性的心理特征,具体表现在我们对现实态度和相关行为的反应上;从本质来讲它的形成分为有人类天生的共同人性和后天环境与学习下所形成的独特差异。
那气质是什么呢?具体为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特点,赋能给性格的光泽;譬如同样热爱劳动的人,有的人表现动作迅速,可做事粗糙些;有人细致但动作缓慢。
根据记载,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在20世纪40年代把人的特质分为16种相互独特的根源,但具体细分还包含50种不同状态。
譬如:好奇,斗争,独断,暗示,适应等,目前也用在较为流行的MBTI职业测试中。因此每个人特质都不同,我们所吸引的身边人群也不一样;那人格的形成到底什么样的呢?
具体因素包含6个方面:
1)遗传基因,2社会文化,3)自然因素
4)家庭环境,5)学校教育,6)自我调控。
在遗传方面:我们小时候经常听到「这孩子长的真像他的妈妈」,进一步说亲代和子代有着基因与生理的遗传。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