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综合症」自救指南( 二 )


其二:每个人都有特定的人格属性,欲望,价值观,这直接导致个体追求与所在圈层的追求会与其他群体利益相冲突的状况。
像有时我们听到与自身不愉快的言论,或刺耳的话,就会产生「不爽」的状态,实则是大脑本能表现。
因此,自我矛盾的发生在所难免,然而让人意外的是,绝多数人面临内心冲突根本无法平衡状态,只能靠时间进行缓解。
那想要解决这些矛盾,有四个先天条件需要注意:
1)我们内心真实的感受是什么,2)构建一套完成的价值观;3)及时止损,4)对结果负责,不推卸责任。
因此,每个当下的内在矛盾都需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如节日回归工作,那就要放弃游玩的心情;其次矛盾是由内心交叉引起的,我们要用全新观念去替代旧思维。
譬如:我无法回归工作状态原因是否我不喜欢此工作,对未来迷茫才产生的「职业倦怠」。
想要改变我是不是应该找到喜欢的职业,若无法改变此状态,那我可否把思维转化,把困难当做「该走的路」。
对于即使止损,我们必须要这么做,却很少有人能毅然决然;若情绪与工作互相纠缠久了,那会缺少安全感与幸福指数,舍弃那些情绪化是减少矛盾必要的路径。
那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我们身为自身命运的掌握者,必须要具备多数人并不拥有的「内在力量」。
总而言之,在经历自我矛盾的同时,能感知到它的根本存在归因很重要,直视并面对它,才是这一切的前提。
「节后综合症」自救指南
文章插图

  • 再说后者「不一致性」:
除上述外要知道,基本的内在冲动大多是疲劳和焦躁而导致的;我们只是在两种可能性做出「选择」,平复心情而已。
但还有一种严重患者,他们往往表现在「不一致性性」上,如何理解呢?
如同:一个恨嫁的姑娘却无法接受男人的示爱,一个溺爱孩子的母亲,却经常忘记孩子的生日;一个对自身吝啬的人却经常表现出很大方的样子,甚至渴望独处的人,却又怕孤独时感到害怕。
而这类人群他们在外界往往勾画出「我没事」的状态,但实则内心比较纠结。
按照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的自我与本我观点,他们通常是无法处理「内心的关系」而产生的内在纠结。
其实,这类人群要比基本内在冲突严重,长期以往会有「神经症倾向」,要知道尽管神经冲突是无意识的,但有时它会显露出来,被显意识所觉察。
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在于「欲望与恐惧」之间的平衡关系。
我身边就有很多此类型的朋友,当他们每次面临选择题而无法逃避时,通常会选入一种「纠结状态」,表现为:怎么办,怎么办.....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