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双减”后研学旅行迎来“风口”?中小学研学旅行如何避免“走马观花”( 三 )


从业者水平分化较大 导师与课程质量成关键
随着全国中小学研学热度不减 , 从业人员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 行业内研学老师水平如何?采访人员在招聘网站搜索研学老师、研学导师 , 显示该职位招聘学历多为大专 , 对其他业务能力、综合素质方面要求也较简单 。
“研学最初多是旅行社和教育培训机构延伸出来的一项业务 , 从业人员水平分化比较大 。 有一部分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强的专家 , 但是很多人也是一知半解 , 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了 。 ”北京某研学机构的工作者告诉采访人员 。
郑州市某小学班主任表示 , 一些研学机构甚至将导师的任务 , 外包给景区或者个人 , 自己带队就遇到过跟着一位大一学生在北京各种“迷路”的情况 。
教育|“双减”后研学旅行迎来“风口”?中小学研学旅行如何避免“走马观花”
文章图片

2016年 , 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 北京、浙江、山东等地开始细化实施意见 , 推出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 。
行业也开始探索建立研学导师的标准 。 2019年 , 中国旅行社协会发布《研学旅行指导师(中小学)专业标准》 , 规定了研学旅行指导师的术语和定义、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 。
该标准的起草者之一、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所长邓德智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 研学旅行是以教育为目标以旅行为载体 , 是学校集体组织在国内的研究性学习教育活动 , 没有针对性的课程计划和实现课程的研学旅行指导师就不是研学旅行 。
郑州好想你教育基地是河南首批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之一 , 该基地主任张琪认为 , 要让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中产生对价值的体验、体悟 , 直至体认 , 就需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围绕教育主题思想和教学目标 , 开展富有成效的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活动带领、分享引导和价值澄清等教研工作 。
这个教师队伍 , 不仅仅是研学导师 。 “在研学旅行中 , 要形成学校教师、研学导师、讲解员、文化传承人、同学同伴等的多元融合 , 优势互补 , 形成有机的教学整体 , 运用体验教育方法论实施富有成效的生活教育 。 ”张琪说 。 在她看来 , 研学旅行课程不同于学校内的学科教学课程 , 是活动式课程 , 是以学生为主体 , 学习为中心 , 强调切身体验和融通多元经验的体验教育 。
“针对研学旅行特点 , 我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包括:主题设定——调查分析形成教育目标;主题释义——寻找依据形成教育思路;思路设计——发现关联形成课程结构;活动选择——对接体验形成教学体系;行程编排——整合要素形成教学大纲;教案编写——规范教学形成教育过程 。 在具体的研学旅行课程中 , 还要深入把握问题导向法、情境导入法、体验带领法、分享引导法和价值澄清法等方法系统 , 让课程教材、教师教学和学生体验形成整体 , 做到教学做合一 , 使学生的身体素养、心理素养、技能素养、道德素养、习惯素养高度统一 , 培养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 实现立德树人 。 ”张琪说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