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双减”后研学旅行迎来“风口”?中小学研学旅行如何避免“走马观花”( 二 )


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 如何保证课程效果?“我们把学生分成小组 , 开展小班教学的方式 。 ”白文红告诉采访人员 , 除了科技馆的工作人员 , 还有一批在医疗、科技等领域的专家志愿者 , 来支援课程的讲授 。
对于河南刚公布的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 , 白文红表示 , 目前尚未开设中小学生研学专门课程 , 接下来会根据教育部门的细则 , 充分挖掘该馆的科普展教资源 , 结合馆校结合优势 , 开创出符合要求、深度融合、提升素能的研学课程体系 , 为郑州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提供强力科教支撑 。
走马观花、效果不稳定 , 教师呼吁政府牵头规范
“暮春者 , 春服既成 , 冠者五六人 , 童子六七人 , 浴乎沂 , 风乎舞雩 , 咏而归 。 ”《论语》描绘了两千多年探究性学习与教育性旅行融合的场景 , 如今研学游也为这种精神愉悦提供了契机 。
郑州市一位中学班主任告诉采访人员 , 学校一直有研学活动 , 主要分为省内和省外两种 。
“其实对于学生来说 , 只要出去玩都很乐意 。 但是从我们老师的角度来看 , 还是希望能让他们有所收获 , 寓教于乐吧 。 ”这位班主任告诉采访人员 , 省内研学是在周末的时间 , 一天内完成 , 前往安阳、洛阳等较远地方 , 存在着行程较赶、走马观花的情况 。
“我觉得省内研学可以参考一些主题性的路线 , 比如探古、红色、科普等 , 把不同的研学基地串起来 , 用几天的时间去完成 , 这样学生才有学习、思考的时间 。 这就涉及到路线规划、学生安全、吃住经费等 , 确实需要政府来牵头和规范 。 ”她说 , 新冠肺炎疫情之前 , 学校曾与旅行机构合作多条省外研学路线 , 比如“丝绸之路”、“江南之行”、“红色之行”等 , 都受到了学生与家长的欢迎 。
“与机构合作研学是自主报名的方式 , 需要家长缴纳费用 , 不过报名力度很大的 , 不少家长也希望孩子在假期出去看看 。 ”她说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在该校的校外研学中 , 由班主任随行、副校长或分校校长带队 , 旅行机构配备研学手册、导游和司机 。 在研学前 , 学校也会组织各学科教师开会 , 共同涉及一些题目 , 比如语文、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融合 , 向旅行机构提出研学诉求 。
不过 , 学生的研学效果并不稳定 。 这位班主任告诉采访人员 , 远途的研学旅行大部分效果不错 , 但是在个别路线中 , 也存在着不够专业的情况 , 浪费了师生的时间;而对于研学效果的评定 , 目前还缺乏明确标准 。
“2020年开始因为疫情 , 我们也中断了郑州以外的研学 。 看到省教育厅下发了研学方案 ,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 , 相信这方面会有更大发展空间 。 ”她说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