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情|10多块钱就能买来微醺的快乐,这座城的柔情让人“上头”( 三 )


九江双蒸酒以廉价占领了平民市场,微醺的“上头”恰能排解高强度工作后的疲倦。随着人员的流动,不仅粤港澳三地的劳工们好这一口,从五湖四海到佛山的商贾和打工者们也很快喜欢上了这款本土白酒。
在佛山石湾,陶工称烧酒为“烧哥”,下工后总要“叹番几两”。他们之间还流行着豪爽的劝酒歌:“有钱要买烧哥吞,莫买罗衣打扮身,他日阎王来召见,不认罗衣只认人。”
柔情|10多块钱就能买来微醺的快乐,这座城的柔情让人“上头”
文章插图
佛山河网密布,为酿酒提供优质水源 图源:视觉中国
和江浙一带不同,佛山的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力。早年间,五湖四海而来的劳动者在佛山慢慢找到各自的组织,逐渐细分出一支在拳脚上了得的功夫队伍。
柔情|10多块钱就能买来微醺的快乐,这座城的柔情让人“上头”
文章插图
一群佛山本地的武术民间高手,在桥上打起南派功夫,引来众多游客围观 图源:视觉中国
功夫江湖流传的南拳北脚中,南拳招数就有一部分就起源于佛山,包括招牌功夫——佛山无影脚。这样的社会结构诞生出黄飞鸿、叶问这样的武术宗师,演化出咏春拳、蔡李佛拳也不足为奇。
酒,成了支撑这个社会结构的润滑剂。在近现代的影视作品中,酒与功夫成双成对地出现,有直白的《醉拳》,和佛山米酒致敬程度最高——许鞍华早年导演的《胡越的故事》,在菲律宾给黑社会老大当杀手的阿三,在不执行任务的夜晚,总是会喝上一口九江双蒸。
柔情|10多块钱就能买来微醺的快乐,这座城的柔情让人“上头”
文章插图
电影《胡越的故事》截图
南方的酷暑,功夫江湖的互相切磋,也让酒成为佛山药品发展的催化剂。
佛山药业始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清乾隆年间,30多万人口的佛山,就有制药店铺近百家,流传至今的百年老字号就有30多家。他们大多生产治疗跌打、活血化瘀的药品,就如冯了性的风湿铁打药酒,既能内服,也可外用。
这些高度酒,无意中为那些劳苦的汉子带来了两全的解决方式——一方面治疗身体伤痛和疲惫,另一方面快速获得微醺的感受,好从现实痛苦中短暂抽离。
老名片新包装
米酒让佛山“上头”。
史料记载,苏东坡被贬岭南时发明真一酒等黄酒并著《东坡酒经》,这是岭南地区首部记载岭南小酒曲的制作和黄酒酿造技术的书籍。到了清朝,佛山的酒业伴随着工商业崛起,发展愈加昌盛。
“家数三四十,酒甑数七八十”,指的便是当时佛山酒厂的竞争激烈情况。
柔情|10多块钱就能买来微醺的快乐,这座城的柔情让人“上头”
文章插图
缸埕陈酿 图源:视觉中国
江湖地位最高的是陈太吉酒庄。第三代庄主陈如岳曾被光绪钦点为翰林学士,辞官归家后继承祖业潜心酿酒,在受到乡亲用米酒浸泡蛇和药材的启发后,他利用自己用酒糟养猪的便利,尝试猪肉浸泡的陈酿工艺,意外发现,猪肉能够吸附酒中的杂质,并使酒味柔和丰满。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