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双减”后,博物馆如何释放潜能( 二 )


“‘双减’政策落地 , 为以兴趣、特长和综合素质为培养方向的校外教育创设了更适宜的外部环境 , 而各种主题博物馆作为校外教育的主要阵地 , 将迎来新的机遇 , 大批校外学科培训的学生将被分流到博物馆研学游活动中 。 ”周庄生命奥秘博物馆馆长高海斌认为 。 这就要求博物馆在内容上做到分龄设计 , 在形式上加强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融合 , 在机制上进一步与教育部门和学校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模式 。
当下 , 博物馆主题是青少年研学游选择的重点和热点 。 10月4日 , 朱慧带着女儿 , 和其他10个家庭组成了“科学探奇小分队” , 来到周庄生命奥秘博物馆 。 鳄鱼为什么会流泪?毛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骆驼的驼峰里面究竟装着什么?周庄生命奥秘博物馆通过直观而有趣味的生物塑化展品 , 激发青少年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 仅在国庆期间 , 博物馆就推出了“梦蝶飞舞-蝴蝶贺卡/书签DIY”“解剖珍珠蚌之寻找掌上明珠”“解剖小龙虾之探秘节肢动物王国”“动物写生记”等丰富多彩的生物课程活动 。
“‘参观+体验’这种定制版的研学课程 , 让孩子感受到大自然所有物种都是平等的 。 博物馆不仅讲解全部免费 , 而且讲解员具备专业功底 , 知识面宽泛 , 善于引导孩子 。 小众博物馆如果都能在做精做深上下功夫 , 完全不输大型博物馆 。 ”朱慧告诉采访人员 。
博物馆与学校联手 , 博物馆课程形成广覆盖趋势
【青少年|“双减”后,博物馆如何释放潜能】“博物馆提供了广阔的文化视野 , 在学校教育不能覆盖的领域、国家课程不能到达的地方 , 让青少年欣赏、感悟、参与、探究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 , 它们是第二课堂 , 是精神家园 。 ”苏州中学园区校校长王旦认为 , 因此 , 博物馆要能够开发出各类适合青少年的课程 , 成为情境教学的大课堂 。
2020年9月30日 , 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出台《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 明确要求“博物馆与学校教学、综合实践有机结合”“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要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内容” 。
“双减”政策下 , “意见”的重要性和指导性进一步凸显 。 面对学校和学生的需求 , 博物馆一面从内部着手 , 改变展陈方式 , 打造终身学习的课堂;一面主动走出去 , 让博物馆课程尽可能在区域内学校形成广覆盖 。
南京博物院在江苏率先开展博物馆“种子教师”培训 。 契机始于2016年 , 博物院推出临展“法老王” , 这是一个古埃及文化和汉代文化交互的展览 。 如何让青少年在这样的优质展览上获得更多知识?南京博物院归纳出“成语故事和语文学科的结合”等相关专题 , 把展览中的知识给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 , 从而形成了课程单 。 学校教师在专题培训中获得很多教学资源 , 并把这些课案、课件通过班级主题活动等途径传播给学生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