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电子仪器技术专升本 医用电子仪器

今日(8月22日),高端医疗装备巨头“联影医疗”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
联影医疗首次公开发行价格为人民币109.88元/股,发行数量为1亿股,总募资109.88亿元 。据Wind消息,这是今年科创板最大规模的一笔IPO,也是医疗领域的第一大IPO 。从年内IPO规模来看,它仅次于中国移动(560亿元)和中国海油(281亿元),名列第三 。
上市首日,联影医疗股价高歌猛进 。据Wind数据,联影医疗今日高开54.81%,盘中一度涨超70%,报每股192.48元 。截至今日收盘,联影医疗报每股181.22元,收涨64.93%,市值1494亿元 。
医学影像设备是医疗器械行业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细分市场,门槛极高 。受历史条件影响,长期以来,我国本土企业基础薄弱、中高端市场国产产品占有率低,受制于人 。立足于“自主创新”、“高举高打”,联影医疗成长为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少数在医疗影像设备布局完善的企业 。但独立创新带来的巨额成本,也在某种程度上压制了其盈利表现 。
眺望未来,联影医疗等本土企业,需要在不断创新、攀登高端的基础上,做到统筹兼顾 。既要有技术层面上的“自强”,又要能实现市场角度的“自立”,持续盈利 。如此这般,国产高端医疗装备才能进一步做大做强,吸纳更多参与者入局,甚至实现医疗设备领域的“国产替代”、“国产引领” 。

医用电子仪器技术专升本 医用电子仪器

文章插图
上市首日,联影医疗股价大涨Wind 数据截图
多款产品市占率排第一,不走“组装路”的联影医疗为什么能?
联影医疗是业界知名的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及医疗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其产品包括包括磁共振成像系统(MR)、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X射线成像系统(XR)、分子影像系统(PET/CT、PET/MR)、医用直线加速器系统(RT)以及生命科学仪器等 。自上市以来,联影医疗产品已入驻全国近900家三甲医院 。
资料显示,按2020年度国内新增台数口径,联影医疗MR、CT、移动DR、PET-CT、PET-MR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其中高端设备PET-CT及PET-MR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分别高达32.1%及50.0%,PET-CT甚至已连续六年实现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第一 。
医用电子仪器技术专升本 医用电子仪器

文章插图
联影医疗多款产品高居市占率榜首,国金证券研报截图
联影医疗的上市引人好奇:在国外巨头把持的高端医疗装备市场,中国企业是如何突围的?
回顾过去,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多年来一直被所谓“GPS”,即GE医疗、西门子医疗和飞利浦医疗三大外资巨头垄断 。《2014行业发展蓝皮书》报告显示:国内高端医疗装备市场中80%的CT、90%的MR、100%的PET-CT产品均为外资品牌 。
高端医学影像设备采购和维护成本高,相关的培训、操作和诊断服务也难免受制于人 。“节奏”不掌握在自己手里,最终影响的还是中国患者:很多普通病人接触不到高端设备,同时又担心自己用不起,这既潜移默化地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悄然影响着人们的就医体验,以及对抗病魔的信心 。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科研和制造能力的提升、国家政策的扶持,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的国产自主化进程开始加速,并涌现出大量本土企业,医疗装备的可及性大大改善 。但是,行业企业的路子该怎么选开始出现分歧 。站在市场角度上来看,这关乎磁共振医学影像设备等行业的两个基本特点:
其一,产品可以组装 。某些公司购买电子控制部件等关键实体,拼装后销售,也可以实现商业层面的成功 。这看上去更加“经济”、“方便”、“实惠”;但它的坏处在于,它始终无法解决技术落后于人的问题,中国企业永远会被“卡脖子” 。
其二,放眼全球,一款医学影像设备要想领先,就只能通过自研去抢夺技术和市场的高地 。研发周期、研发投入、研发能力——这无一不是对中国企业综合实力的考验 。自主研发是本土企业弥合与外资品牌差距的不二法门,但对于企业而言,这也对其研发和市场运作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
事实上,占据技术高地的外国巨头们从来没有松懈过 。西门子医疗2021年研发费用为15.4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6亿元);GE医疗2021年研发费用为8.4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亿元) 。不难发现,老牌企业持续在进行技术升级迭代,以形成差异化竞争,并力求保持自己的市场地位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