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拉|“娜拉”出走,然后开始漫游︱播客( 七 )


陈竹沁:我觉得可能更多的是重建自己身边的社交网络 。 一个美国的女性心理学家(珍.贝克.密勒)在上世纪70年代写了一本书叫《走向新的女性心理学》的书 , 她提出了关系文化理论 , 她说女性的特点是在和他人建立情感和归属关系的基础上发展的 , 这可能会有别于男性以个人发展和竞争为中心 。 而女性因此会反过来被指责“依赖性强” , 或者被指责将这个归属关系作为生活的中心 。 很多女性患抑郁症也跟这种归属关系的丧失有关 。
密勒认为 , 女性在社会上所能得到的唯一的归属形式是一种屈从的关系 , 这种关系更多是在寻找另一半的认可 。 但是 , 她们不应该对本身自己内心向往这种归属关系而进行谴责 , 更重要的是重构这种归属关系的本质 。 首先就是要自己决定跟谁联合、联结 , 要问自己 , 我到底是谁 , 我需要什么 , 我真正想决定什么 , 由此重建新的社会规范 。 像这样的一种新的归属关系跟行动力量可以相互融合 , 促进女性携手合作 , 集体行动 , 并从这样的关系中获取力量 。
把旅行放置到这么一个语境里 , 我跟我的闺蜜去旅行 , 或者我跟一些陌生人 , 和新交的朋友一起去旅行 , 也可能是一种重建网络社交的方式 。
旅行不必昂贵 , 日常“出走”亦是疗愈
李泞伶:竹子对精神健康领域比较熟悉 , 旅行是不是能够成为一种疗愈方式?
陈竹沁:英国现在一些精神健康机构会开出一些所谓“社会处方” , 不同于直接服用的精神健康药物 , 它把人放回到一种人际交往的环境以及跟大自然的相处中 。 比如说花一定的时间去图书馆看书 , 或者参加一些文化活动 , 或者去大自然里面徒步 。 这些本身有一种疗愈的作用 , 可以创造一个跟你日常生活那些所烦心的事情相隔绝的氛围 , 寻找到一种内心的宁静 。 哪怕有的时候只是出个门 , 就是去身边的一个公园 , 或者在庭院走一走 , 把它作为一种新的日常 , 而不是一个特殊行为 , 就会更持之有效地疗愈自己 。
葛书润:我想问苏阿姨 , 就是我听说你在这个自驾游之前 , 其实已经开始做直播录视频了 , 然后你觉得就是录视频这件事情本身 , 对你的走出门的这么一个决定 , 起到了一些促进的作用吗?
苏敏:旅行之前没有开始直播 , 只是开始创作一些小视频 , 其实也是为这个旅旅行做打算 。 刚才竹子老师也都说了 , 说是这个旅行是一个中产阶级什么 , 其实就是说比较花钱的事情 。 对于我这个退休工资只有2000多块钱的老人来说 , 支付我的旅途费用有点儿紧巴巴 , 所以我就想自己做一些事情 , 能够攒一些旅途上的费用 。
说实话 , 刚开始做了四五个月 , 没有任何收入 , 最多就几分几毛钱 。 但另外一个角度来说 , 做这个视频也不一定就是为了收入去的 , 它也可以记录你的生活 。 我们老年人有时记性不好 , 去年的事情我今年都可以忘记 , 但由于短视频的记录 , 我随时可以翻出来看一下 , 看看去年的今天我在哪儿 , 做了什么 。 短视频其实也是对我的生活一个挺好的记录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