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句中用的很妙的动词

1.古诗词中常用的动词名词常见的古诗词意向: 一、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 , 思乡之愁 。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
“小楼昨夜又东风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 , 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
二、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 , 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 , 背西风、酒旗斜矗 。” 三、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 , 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 , 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 , 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
“流水落花春去也 , 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 , 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 , 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 。
此外 , 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 , 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 明朝散发弄扁舟 。”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
四、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 , 古道边 , 芳草碧连天 。”
很显然 , 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五、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 , 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 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 , 春风不度玉门关 。”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 , 燕然未勒归无计 , 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 , 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 就不再列举了 。六、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 , 样高洁如故 。
“冰心”高洁的心性 , 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七、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 , 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
“过春风十里 , 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 , 十分繁华的扬州路 , 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 , 一片荒凉了 。
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朱雀桥边野草花 , 乌衣巷口夕阳斜 。”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 , 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 , 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 , 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八、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 夕餐秋菊之落英 。”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 , 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 , 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
九、梅花——傲霜斗雪 , 不怕打击挫折 , 纯净洁白 , 岁寒三友之一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 , 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 , 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 , 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 , 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 , 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 , 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 , 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
十、以折柳表惜别 。“柳” , “留”的谐音 , 折柳有相留之意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