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句中用的很妙的动词( 二 )


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 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 , 杨柳岸 , 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
十一、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 , 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又由于“莲”与“怜”音同 , 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 , 借以表达爱情 。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 , 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 , 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 , “青”即“清” 。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 , 语意双关 , 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 , 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十二、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
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 , 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 , 卧听南宫清漏长 。”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 , 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 , 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 , 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
其他如“一叶叶 , 一声声 , 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 ,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十三、以蝉喻品行高洁 。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 , 是高洁的象征 , 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 , 此独尊其品格 。”
由于蝉栖于高枝 , 餐风露宿 , 不食人间烟火 , 则其所喻之人品 , 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
十四、鸿雁—— 。
2.诗词中一个字的动词什么是动词? 其实就状态、我们可以感觉的状态 , 我们用来表明行为状态的词叫动词 。我们看名称代词有实际的东西 , 比如  , “花静虫声薄” , 这里的“薄”是形容词 。
我们诗里面的动词和通常我们的动词是不一样的 。在我们古代动词可以用名词 产生 , 或者形容词产生 。比如 , “无情剑东海” , 这里的“剑”就是啊 , 是词性转化啊 。还有形容词转动词 , “春风绿杨柳” , 这里的“绿”就是形容词转名称 , “绿”是形转动 。
我们常常用动词的这个不定性 , 可以通过动词的变化达到一个句式变化气息变化的目的 。我们看这个力大的“破”字 , 我们先弄的第一字 , “破镜谁人补” , 这里“破”是一个动词也是一个形容词 , 可以说是形 , 但是也可以说是动词啊 。我们可以理解成为打破 。我们看动词出现第一字 , 如果动词出现第一字的时候 , 那么后面就应该出现动词 , 或者省略动词 。比如“浮云日千里” , 那么就省略了“行”字 。比如 , “落花前殿覆 ” ,  这里的“覆 ”字就是动词 , 就是“覆盖”的意思 。我们再看“破”字在第二字里面的效果 , “花破春风晚” , 我们看这个“晚”字 , 也简单好像什么在动啊 , 这里也是省略了的 。这里我们可以想一下 , 花破了 , 春要过去了 , 这里的“过去”就是动词 。比如“月破鹭鸶飞” , 这里的“飞”字就非常明显了 。所以动词出现前一二字的时候 , 里面第一二字是动词 。那么后面必然有动的情况 。
如果动词出现在中间就不一样啊 。比如 , “春风破红药” , 这里的动词就是像跷跷板的支点一样 , “春风吹破红色的芍药” 。然后我们看“破”字出现在第四字 , “今宵花破梦” , 这里就是把中心转移哦 , 把主语转到花字了 。我们注意一下 , 然后我们看“破”字出现在最后 。比如“一曲尘梁破” , 我们的诗常常有单字词和复合词 , 我们要充分利用单和双动词是产生气和力的最关键的的变化 , 这样我们一个诗的句子就不会死板 , 我们的句式就会丰富多彩 。
动词是产生气和力的最关键的 , 比如我们用手掐自己 , 我们可以感觉疼痛 , 这个“掐”就是力了 。这个力是用于动词产生的 , 然后比如我们“火烤白薯” , “烤”就是我们的气 。动词要用的恰当 , 那么你一个诗的气息也非常顺畅哦 , 怎么用呢?第一要力度根据需要变化 , 必然 , “破”字就力度大了 。我们用的时候就要非常小心 , 这里的破字就有些杀气 , 如果你要表现和谐淡雅的意境那么这样就是不合适的 。我们所以用动词的时候要谨小慎微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