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娟|节后总结:这些乡村,凭啥成为新“网红”?秘诀原来如此

几乎每一座城市的周边,都有各式各样的小村庄。
我们选取了近几年口碑较好的几个田园型、文旅型村庄。解剖其背后,从“引流”到“变现”、再到农民“增收”的过程。
背靠大城,却并未发展
盘山公路消失在林间深处,漫天云海下,龙尾巴村渐露雏形。这里山脊状似龙尾,村子因此得名。
小山村背靠湖南省张家界市、紧邻国家5A级景点——武陵源景区东南门。按理说,如此优越的位置本应一片繁荣,但事实上,在2015年之前,这儿还是远近闻名的“穷村”。
“80后”村支部书记邓青松从小在村里长大。全村山多地少,小时候村民人均月收入200元,维持着土家族刀耕火种、靠天吃饭的方式。直至世纪之交,村里依然没有通水、通电。

谢娟|节后总结:这些乡村,凭啥成为新“网红”?秘诀原来如此
文章插图

采访中的邓青松
武陵源旅游刚刚兴起时,龙尾巴村有过发展契机。
村民们自发在森林公园门口建农家乐、招待所,不定时摆摊。那个年代,谁有头脑、有胆子,谁就在村里先富起来。
2000年前后,景区统一管理,耕地红线、林地红线等逐渐明确,武陵源作为珍贵的国家级自然资源保护区,环保成为第一要务。
村民自建的餐馆排污严重,景区门口的经营设施全部被迁走。附近山地、林地,不再允许随意砍伐,眼见着收入渠道一个个消失。
村民们意识到,在景区门口“蹭流量”的时代过去了。村子返贫,被戏称为“萎缩村”。
2015年,长期从事文旅产业的土家族人杜勇,站在龙尾巴村废弃的梓木岗林场上,远处山雾缭绕,而脚下荒草丛生。

谢娟|节后总结:这些乡村,凭啥成为新“网红”?秘诀原来如此
文章插图

曾经的龙尾巴村
想为土家族文化的传承、为这片乡土做点事,杜勇决定,以千万元级别的投资,在废弃林地建一个武陵世界遗产保护研究与交流中心。陪他采风的朋友听了,当时只说:“你疯了。”
也不是没有其他生意人来龙尾巴村看过。但面对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空间更新立项之严、程序之复杂,此前已经“吓”退了一批人。
“外面老板终于要来投资”的消息迅速在村民中口耳相传。邓青松意识到,村里和城里不同,项目建设不可能真正独立,而是始终离不开与村民打交道。
他挨家挨户上门说明,希望村民多支持。因为他意识到,必须引进大城的资源,引入有想法的人、有品质的项目,才能激活这个只剩中老年人的“小破村”。
几乎同一时期,浙江丽水松阳,一个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的地方,也陷入发展难题。

谢娟|节后总结:这些乡村,凭啥成为新“网红”?秘诀原来如此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