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神|世遗故事会妈祖是“官宣”褒封次数最多的海神( 二 )


官方祭典曾经盛行一时
泉州顺济宫建后的第15年——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郡守邹应龙于笋江下流造石桥,以近顺济宫,因名“顺济桥”。石桥位于顺济宫前,横跨晋江,全长一百五十余丈,宽一点五丈,桥上有石栏杆、塔幢,桥头有威武的石将军、桥堡,横匾上书“雄镇天南”四字,桥中石刻“顺济桥”三字。中外商船泊于岸边江中,首先看见的就是顺济宫和顺济桥这两座雄伟的建筑,“顺济”“妈祖”之名随之四海传扬。
顺济宫位于泉州古城南端,南临晋江及沿岸港口。宋元时期,泉州海外通商极盛,各港口内“风樯鳞集”“云帆遮天”,海舶穿梭奔忙,装卸不停。侨居泉州城的外国商人、旅行家、传教士、僧侣等数以万计。在桅帆行船的时代,面对风向与波浪都变幻莫测的大海和稍有不慎就有葬身大海的危险,无助的人们把希望寄托于妈祖的庇佑,只要出海,必先到顺济宫祭拜,并请一尊妈祖坐镇船上,以保航行平安,甚至外国人也不例外,妈祖信仰由此得到了迅速的传播。顺济宫这座一直将妈祖奉为主神的宫庙,内通城区,外连海港,地处“浯江巽水二流之汇”,为全城繁华要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外来商人、货物进入泉州城的第一站,也是出海的人祭祀海神妈祖后,顺着晋江前往海外贸易的第一站。
海神|世遗故事会妈祖是“官宣”褒封次数最多的海神
文章插图
从空中拍摄可以发现天后宫的中轴线正对着清源山
宋代,泉州地方长官和市舶司官员,每年春秋两季都举行“祁风、祭海”仪式,祈求风平浪静、航海平安,以鼓励发展对外贸易。最初祭海在晋江边的真武庙,祈风仪式在南安县的九日山,但到了南宋末年,取而代之的是顺济宫的祭仪。入元以后,泉州海外贸易益发繁盛,为发展海外贸易,朝廷倍加推崇海神信俗,泉州天后宫妈祖的信仰地位,因着泉州港地位的提升而“水涨船高”。至元十八年(1281年),朝廷还派遣泉州市舶司提举蒲师文为使者,主持敕封仪式,举行御祭,列为国家祭典,当时连外国使者、商人都曾参加这一祭典。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钦定春秋两祭,此后,顺济宫春秋官祭成定例。
历朝历代的封号不断升格
由宋至清的七八百年间,历代皇帝有40多次册封妈祖,且封号不断升格,层层加码。最初,宋徽宗只是御赐“顺济”庙额,封妈祖为海神,顺济庙“官蠲除祭田税”。到了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朝廷诏封妈祖为“崇福夫人”,拉开了封号递升的序幕。接下来,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宋理宗等帝王也纷纷被妈祖“圈粉”,不断对她进行加封。
海神|世遗故事会妈祖是“官宣”褒封次数最多的海神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