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国大运河:没想到这个普通的粮仓,能把粮食保存1300多年( 三 )




黄河|中国大运河:没想到这个普通的粮仓,能把粮食保存1300多年
文章插图

河南洛阳洛河古称洛水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第一段。今天的洛河周围高楼林立,曾经船来船往的繁忙景象早已寻不到踪迹。唐代开始,来自南方的运粮船,经通济渠北上后不再将粮食送往洛阳城周边的粮仓。而是通过洛河分支出的一段漕渠,直接将粮米送往洛阳皇城东北角的一座仓城。也许是吸取了隋朝覆灭的教训,唐太宗李世民把最重要的国家粮仓直接建在了东都皇城的旁边,这座粮仓就是著名的含嘉仓。


黄河|中国大运河:没想到这个普通的粮仓,能把粮食保存1300多年
文章插图

上世纪70年代的国家粮库都是靠地面仓库储粮,由于洛阳气候闷热,常有鼠患,粮库每年都要遭受巨大损失。很难想象一座古人使用了几百年的地下粮窖却能将粮食保存的如此完好。在洛阳市瀍河区有一条名为古仓街的小路,离它不远的地方,曾经出土过炭化粮食的含嘉仓160号窖,静静的安置在这座小院子里,当年为配合铁路修建,含嘉仓城中挖掘出的大部分仓窖被回填,只保留形质最完好的160号窖供人参观。


黄河|中国大运河:没想到这个普通的粮仓,能把粮食保存1300多年
文章插图

160号窖直径约11米,深约6米,这些圆缸型的仓窖挖好后,需要先将窖底夯实用火烧硬,铺以烧土颗粒和碳粒的混合物作为防潮层,再铺木板和草的混合层才能开始存粮。据记载,唐朝时窖内的谷物可保持数年不坏,正是依靠古人科学有效的防潮方式,160号窖内的谷子奇迹般的保存了1300多年。在洛阳市博物馆展览着含嘉仓出土的炭化粮食,以及当年确定仓窖身份的铭砖。

黄河|中国大运河:没想到这个普通的粮仓,能把粮食保存1300多年
黄河|中国大运河:没想到这个普通的粮仓,能把粮食保存1300多年
文章插图

含嘉仓19号窖铭砖,砖上的铭文有一定的格式,从右至左,一般先刻仓名,次刻仓窖位置,然后是输粮地点、时间品种数目以及入窖日期,最后还要署上经手官员的名字。从铭砖上如此有序的书写形式也可以看出,自唐代开始,漕运已经形成了十分规整的管理制度,并逐渐成为封建王朝的生命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的蒙古族铁骑入主中原,元朝就此建立。元代建都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漕运路线也发生了改变。为了使江南地区的粮食物料更方便的运往北京,元世祖忽必烈用了11年的时间重整漕渠,完成了将隋唐大运河去弯取直的浩大工程。运河自此不再经过洛阳,而是纵贯南北,直通京杭,京杭大运河就此成为了明清两代维系漕运命脉的主干线。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