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刘孝标的山中岁月( 四 )


梁书|刘孝标的山中岁月
文章插图

老饕、修士之于沈约一般的士族而言,与中下层百姓的关系更为密切。来往金华山中随性的采摘食材、细致的拣撷药材自然是一种野趣,但从一般的登山或游览逻辑上考察,在寻找野趣的途中仍旧需要一定的休息。从这个意义上,山中的寺庙观宇就会成为非常不错的中途休憩之所。易言之,山林是神秘的,在神话中甚至显得有些私人,但山林间的寺庙观宇会提供给往来于山中的人们一个公共场所,“神圣空间”因此得到一点凡俗味道。孝标选择在寺旁起庐,一方面自然是早年曾“出家”的经历与南朝尊佛的社会环境所致,另一方面则应当是作为公共性场所,孝标居近寺庙观宇,日常生活不至于太过寂清。在一个神仙世界里,他仍旧有机会接触烟火凡尘。
当然,如果修士、老饕久未曾前来,孝标仍旧可以去离寺庙不远的山中村落交游。《山栖志》记载说:“岁始年季,农隙时闲。浊醪初,清醥新熟。则田家有野老,提壶共至;班荆林下,陈鐏置酌。酒酣耳热,屡舞讙呶,晟论箱庾,高谈谷稼。嗢噱讴歌,举杯相挹。人生乐耳,此欢岂訾!”岁始年季,农隙时闲,正是农历中的腊月、正月之际,此时农业生产活动基本结束,山村进入“迎新年”的环节。一般而言,此时在山中也难碰见前来游览或者采撷食、药材的访客。于是,孝标在此由山居之主人转换为山村之客人——他要到世俗的乡村生活之中寻求清欢。身份移变之际,突出的是其自足于人间的乐态。这与早年辛酸的四处游历、中年郁郁不得志的宦海苦行何啻天壤之别?
梁书|刘孝标的山中岁月
文章插图

细细阅读刘孝标撰写的《山栖志》,最令人注意的,其实还是他的早年经历对其山居生活的影响。《志》中有记叙其参访宅东招提寺的一段,说自己“跕屣抠衣,躬行顶礼。询道哲人,钦和至教。每闻此河纷梗,彼岸永寂。煕煕然若登春台而出宇宙。”此处对于参拜庙宇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之细腻,读之触人心弦。这种服膺释迦之状,追溯源头,自然是与幼时参加昙曜主持的译经有关。至于言“不求于世,不忤于物。莫辨荣辱,匪知毁誉。浩荡天地之间,心无怵惕之惊。”其中“求世忤物”、“怵惕之惊”数语,则是其早年被人劫掠贩卖、受族人牵连徙居的心理阴影的余留。结合现代的医学理论,似孝标六十而卒,也与这早年的颠簸折磨有关。
金华山风景清丽,给遍尝人间酸苦的刘孝标非常大的宽慰。在退一步即是佛道缔造的超俗世界,进一步则是修士、村民的烟火凡尘的边际线上,金华山满足了传统儒家思想中“达人”与“浮海”两难的处世要求,此后他在此讲学、修身,直至生命的终结。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