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刘孝标的山中岁月

梁书|刘孝标的山中岁月
文章插图

鼓枻浮大川,延睇洛城观。洛城何郁郁,杳与云霄半。前望苍龙门,斜瞻白鹤馆。槐垂御沟道,柳缀金隄岸。迅马晨风趋,轻舆流水散。高歌梁尘下,絙瑟荆禽乱。我思江海游,曾无朝市玩。忽寄灵台宿,空轸及关叹。仲子入南楚,伯鸾出东汉。何能栖树枝,取毙王孙弹。
公元508年,《世说新语注》的作者刘孝标,从荆州动身,来到东阳郡金华山(在今浙江金华市)隐居。这一年,刘孝标四十六岁。回顾之前这四十六年的跌宕起伏,命运似乎从来未曾青睐过他。
梁书|刘孝标的山中岁月
文章插图

人生的曲折是从他八岁开始的。八岁这年(470年),刘孝标跟随母亲许氏回到山东老家,但非常不幸,他们被人劫掠,转卖给了中山(今河北定州)的富人刘实。《梁书》上说刘实怜悯刘孝标,遂“教以书学”。不久,北魏朝廷闻孝标“江南有其戚属”,就徙其前往桑干(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居住。到南齐永明中,刘孝标才得以离开桑干。
以上是《梁书》里记载的刘孝标的早年生活,寥寥几笔,沉重而隐晦,诱使人生出一番好奇心来。例如,孝标是何种状态下被劫掠?当时一族之中亲戚分属南北的很多,何以独徙孝标?《开元释教录》曾记载延兴二年(472年)西域僧人吉迦夜曾为昙曜译经,孝标参与了这次活动,并“笔受”五部佛经,昙曜当时在“北台石窟”(即今云冈石窟,在山西大同)活动,他又是如何到的大同?种种问题,均属孝标早年生命历程里的谜团。
梁书|刘孝标的山中岁月
文章插图

或言,孝标隐居金华山是其四十六岁时,离其卒年尚有十四年,既然要说其山中岁月,不言此十四年间光景,反而探求孝标早年,不亦“南辕北辙”乎?其实非是,盖早年经历实对于人生观之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知早年经历则无法理解对晚年的一些举动。鉴于此,故而先对孝标的早年经历展开一番探索。
欲求前言孝标早年经历问题,可先依据史料能梳理出以下三个时间节点:皇兴四年(470),孝标八岁,为人劫掠,贩至中山。富人刘实为其赎身,教其书学;延兴二年(472),孝标十岁,在北台石窟参与昙曜之译经活动。是年,刘孝标族兄刘休宾身亡。永明五年(487),孝标二十五岁,自桑干来南。
梁书|刘孝标的山中岁月
文章插图

从上述所列可知,孝标至桑干,至少为延兴二年之后。那么《梁书》中说因为其江南有戚属,故而更徙之桑干,实则为史家曲笔。延兴二年时,刘孝标族兄刘休宾身亡,不久,其族侄刘闻慰南奔,北魏朝廷因此徙休宾之子文晔等去北边。孝标既然与之沾亲,则可推知孝标被徙桑干,当因闻慰南奔之事。复次,《魏书》言闻慰南奔,只是说为“延兴中”,按延兴年号只使用六年,如此则“中”字所指,应是延兴三年至延兴四年间(473—474)。易言之,孝标到桑干之年月,至少在延兴三年以后,也即孝标十一岁以后。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