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规推拿方法( 二 )


8.推大肠:从食指端桡侧,沿食指桡侧缘推至虎口,可清实热、止泄泻,常用以治疗腹泻、消化不良等症 。
9.推小肠:小肠穴在小指尺侧缘,主治小便短赤、遗尿、高热不退等症 。从指端推向指根为补,从指根推向指端为泻 。
10.运内八卦:内八卦为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名称,是环绕掌心周围8个穴位的总称 。近第三掌骨小头处为离,按顺时针方向排列依次为坤、兑、乾、坎、艮、震、巽、离各穴,坎与离相对,震与兑相对,乾与巽相对,坤与艮相对 。震为东方,属肝木;兑为西方,属肺金;坎为北方,属肾水;离为南方,属心火 。临床上,不论患者是男是女,大多数医师取患者左手八卦穴进行推拿 。推拿八卦穴常用运法,称之为“运八封” 。运八卦时,将患者的左掌心向上,医者以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托住患者的左手背,以大指桡侧面作为接触面进行运法;也可用一手托持患者的左手,另一手以食指或中指指端作为接触面推运 。推运至离宫时,要轻轻带过,或以大指掩盖于离宫上,使“运内八卦”时,医者推运之指不接触离宫 。因为离宫属心火,推运离宫,恐动心火 。
11. 揉板门:按揉手掌大鱼际部,可健脾化滞,主治呕吐、腹泻、气促、气攻等症 。
12. 推三关:三关穴在前臂屈侧面的桡侧缘 。自腕推至肘有补气发表、祛风散寒等作用 。主治伤风感冒、发热恶寒等症 。
13.推六腑:六腑穴在前臂伸侧面尺侧缘,自肘推至腕有清热止汗等作用 。主治高热、昏迷、抽搐等症 。
14.推天河水:推前臂屈侧面中线,有退热、清心、除烦作用,主治诸热惊风、口渴咽干、夜啼、口舌生疮等症 。
15.掐十王:掐十指指尖,有开窍醒神作用,主治昏厥、惊风等症 。
16.运耳后高骨:耳后高骨指颞骨乳突部,运之可祛风安神 。
17.弹山根:用食指弹击鼻根部,至皮肤发红为度 。有镇惊开窍作用,主治惊风、鼻塞流涕、晕厥等症 。
18.推膻中:膻中穴在前胸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先揉膻中,再由上向下推和向两侧分推 。有止咳平喘、顺气降逆等作用 。主治咳嗽、哮喘、呕吐、胸闷等症 。
19.分推腹阴阳:自胸骨下端起,沿肋弓下缘分别推向两胁 。主治胸闷腹胀、消化不良和发热等症 。
20.摩腹:用于掌部在腹部作圆周状摩动,着重于中脘、脐中、关元等穴 。常用以治疗腹痛、腹胀、腹泻、食积、便秘、小便不通、遗尿等症 。
21.拿肚角:拿脐下两旁.有行气止泻作用 。用以治疗腹痛、腹泻、腹胀等症 。
22. 按利尿穴:利尿穴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间连线的1/2折点处 。按压此穴能解除尿潴留 。
【小儿常规推拿方法】23.推脊:由上向下在脊柱正中线上推之 。有退热、镇惊作用 。
24.揉龟尾:按揉尾骨端,主治腹泻、痢疾、脱肛等症 。
25. 推七节骨:七节骨指腰骶部第二腰椎至尾椎之间 。用拇指指腹或食指、中指指腹由下向上推称“推上七节骨”,有止泻、补肾等作用;由上向下推称“推下七节骨”,有通便、泄热等作用 。
26.拿血海:拿大腿前下方的血海穴,可平惊止搐 。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等症 。
27. 按揉足三里:按揉外膝眼下3寸的足三里穴,可健脾和胃、扶补正气 。主治腹痛、腹胀、腹泻、虚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下肢痿软等症 。
28.揉涌泉:按揉足心凹陷处 。主治呕吐、腹泻、发热等症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