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小儿夏季热的调养方法
小儿夏季热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其特征是夏季持续发热(39-40℃),口喝,多尿、少汗 。起病缓慢,有夜热早凉,也有早热暮凉者,部分患儿喜伏地而卧 。这是因为1-3岁的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汗液排泄功能差出汗少,不易散热有关 。
中医理论认为婴幼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不耐暑热熏蒸,暑热乘虚侵袭肺胃,肺气失宣则汗闭,汗闭热不能泄,因而发热不退;暑气内蕴,耗伤胃内阴津,而致口渴喜饮;暑热伤气,气不能化水,故尿清长而频 。汗与小便同属津液所化,异物同源,汗闭尿更多,尿多阴津更伤,结果患儿便口渴喜饮 。如此形成发热、无汗、多饮、多尿的`主要症状 。且气候愈热,体温愈高,即使用解热药,也无法使体温下降,只有在气候凉爽或雨后,体温才有所下降 。
发现小儿夏季热,应首先去医院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性疾病 。一旦确定,除了按医生的处方用药以外,主要是加强护理,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尽可能使患儿居室阴凉通风,睡前给患儿作温水浴,可以刺激皮肤血管扩张,易于散热,而预防夜间体温过高 。对待持续发热、口渴的患儿,要及时补充液体,可以让患儿多喝一些淡盐凉开水 。饮食方面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c、b的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水果、新鲜蔬菜等,还要让小孩喝一些绿豆汤、荷叶汤等清凉饮料(冰冻的也可)或西瓜汁等,以利于排尿降温 。
中医对小儿暑热症有特殊的治疗效果 。由于患儿有体质、年龄的差异,中医在临床上常分为三种类型为主进行治疗 。
1、暑伤肺胃型:除一般暑热症状外,多见唇红干燥,咽红、舌质较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滑数,指纹紫 。治疗以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为主,常用西洋参、麦冬、知母、竹叶、黄连、石斛、荷梗、鲜西瓜皮、甘草煎水服 。
2、脾阳不振型:除一般暑热症状外,多见饮食不佳,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肢体乏力,尿多而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润,脉虚大或软弱无力,指纹淡 。治疗以补脾益气,甘温除热为主,常用党参、白术、黄芪、当归、陈皮、淮山药、升麻、甘草煎水服 。
3、下虚上盛型:除一般暑热症状外,还见萎靡不振,虚烦不安,下肢清冷,食欲减退,小便频数而清长,大便稀薄,舌质淡,苔薄,脉微细而数,指纹淡红 。治疗以温下清上,护阴潜阳为主,常用附子、黄连、磁石、蛤粉、天花粉、补骨脂、覆盆子、菟丝子、桑螵蛸、白莲子、益智仁煎水服 。
【小儿夏季热的调养方法】进行物理降温 。可采用温水浴 。因为温水浴能使小儿皮肤表面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加速散热,从而达到降低体温的目的 。水温可控制在34-36℃左右,每次洗20分钟 。每天洗2-3次 。如小儿体温很高,可改用温水酒精擦浴,用两份温水掺一份90%的酒精,也可用白酒一份,水温以30-35℃为宜,擦浴的顺序是先擦四肢,从近端至远端,从内侧向外侧各擦一遍,并反复擦洗腋下,腹股沟和颈部大血管处 。胸部则不宜进行酒精擦洗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治疗小儿腹泻的推拿方法
- 小儿多动症的症状诊断方法
- 中医治疗小儿癫痫的方法
- 小儿消化不良的治疗方法
- 小儿痢疾的表现及药茶治疗方法
- 防治小儿厌食症的方法
- 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
- 小儿百日咳的治疗方法
- 了解小儿厌食的治疗方法
- 小儿哮喘的有效治疗方法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