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城|好读I老照片里的永定门你见过吗?它北京中轴线的南端起点( 二 )


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三月,给事中朱伯宸再次提出修筑外城,他说自己常去四郊考察,发现有“土城故址,环绕如规,周可百二十余里”,如果在此基础上修建外城的话,“增卑培薄,补缺续断,事半功倍”。严嵩也表示“今外城之筑,及众心所同,果成亦一劳永逸之计。其掘墓移舍等事,势所不免,成此大事亦不能惜”。至此,皇帝终于同意筑外城,并认为“外城须四面修筑,以全王制”。
瓮城|好读I老照片里的永定门你见过吗?它北京中轴线的南端起点
文章插图


20世纪40年代的永定门城楼及箭楼
《皇明大事记》《明世宗实录》等记载了嘉靖皇帝的态度。最初的修筑计划是准备在内城的外围修筑一圈外城城垣,使北京城垣平面为“回”字形格局;外城周长近八十里,其中利用元大都旧土城二十二里,辟十一门;最先修筑的南城垣为二十里。遗憾的是,建设中发现工程量太大,资金也紧缺,在皇帝“建城一事固好,但不可罔力伤财”的指示下改为先筑南城,俟南城筑完之后再量情酌定的方案。
最后南垣仅建成约十三里,且形成了“包京城之南,转抱东西角楼,长二十八里”的格局。也就是说,当南城的东、西两道城墙,向北修筑到与旧城的南城墙相齐时,就改变方向,分别与旧城的东南角和西南角相接,如此形成了总长度为二十八里的外城,辟有七座城门。嘉靖帝为各门命名:永定、左安、右安、广渠、广宁(清道光年间为避清宣宗旻宁讳改为广安)、东便和西便门。南城的修建,将天坛和先农坛环绕了进来。由于用兵频繁,再加上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宫殿重修等,国家财力不足,对于再修筑其他三个方向的外城,有心无力,北京城独一无二的“凸”字形状就这样延续了下来。
外城建成之后,北京城的中轴线由正阳门延伸至永定门,北距钟楼将近十六里,至今仍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
瓮城|好读I老照片里的永定门你见过吗?它北京中轴线的南端起点
文章插图


1952年拍摄的永定门,箭楼和城楼,瓮城已经被拆除
外城七门中,永定门位于南垣正中,规格居于七门之首。不过,永定门是历经明清两代,逐步建成的。城楼始建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被称为“正阳外门”,瓮城则补建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 年),从此被正式命名为永定门,又因其为北京城最外边的门,且门外有一个元大都时南方之镇的土皋( 燕墩),故又称之为“郭门”或“皋门”。
永定门是外城最重要的城门,是从正阳门笔直延伸下来的通衢终点。但外城城墙、城楼并没有内城的城墙、城楼那样高大厚实。为了巩固加强防务,清乾隆十五年(1750 年)和乾隆三十一年(1766 年),皇帝下令提高规制,重修瓮城和城楼、增建箭楼。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