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城|好读I老照片里的永定门你见过吗?它北京中轴线的南端起点

今年是《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年。近日,由北京日报出版社策划的重点精品图书《北京中轴百年影像》出版发行,作者为北京老影像研究与考证专家刘阳。书中收录了700余张由中外摄影师拍摄的珍贵的高清老照片。其中,完整记述了中轴线南端起点永定门的前世今生。
瓮城|好读I老照片里的永定门你见过吗?它北京中轴线的南端起点
文章插图


永定门外的集市。因为出入城需要缴税和定时关闭城门等诸多原因,很多商贩就在永定门外摆摊做生意
明清时期北京外城城墙的正门,位于左安门和右安门中间。是北京外城七座城门中最大的一座,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也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的南端起点。
永定门的建造跨明清两朝,历时二百余年。其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初时只有城楼,后增建瓮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开始又增建箭楼,重修城楼和瓮城,如此终成后世照片中之形制。其最早被称为“正阳外门”,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正式命名为“永定门”,寓“永远安定”之意。
瓮城|好读I老照片里的永定门你见过吗?它北京中轴线的南端起点
文章插图


喜龙仁于20世纪20年代初拍摄的永定门
明嘉靖年间,蒙古骑兵多次越过长城南下劫掠,甚至迫近北京城郊,威胁到帝都以及城外坛庙的安全。与此同时,北京的人口大量增加,城外居民日益稠密。应大臣们的建议,明世宗决定环绕北京内城四面加筑外城。
《皇明大事记》载,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七月,“掌都察院毛伯温等”提议“古者有城必有郭,城以卫民,郭以卫城,常也。若城外居民尚多,则有重城。凡重地皆然,京师尤重……今城外之民殆倍城中,思患预防,岂容或缓。臣等以为宜筑外城,包络既广,控制更雄,且郊坛在内,皇上事天爱民,尽收其中”。皇帝同意,“筑城系利国利民大事,难以惜费,即择日兴工”。但当时正准备重建太庙,给事中刘养建议“(外城)宜筑于无事之时,不可筑于多事之际。且庙工方兴,材木未备,畿辅民困于荒歉,府库财竭于输边,若并力筑城,恐官民俱匮”。皇帝听从了刘养的建议,筑城之事暂被搁置。
瓮城|好读I老照片里的永定门你见过吗?它北京中轴线的南端起点
文章插图


拍摄于20世纪30年代的永定门东南侧的照片,从这里能看到箭楼、瓮城、城楼及护城河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八月,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率骑兵攻至京城近郊,北京城处于万分紧急状态,史称庚戌之变。由于当时的北京没有外城拱卫,城外百姓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城外关厢一带的百姓拥到城下,要求进城避难。朝廷先是命令严锁城门,不准入内,激起民怨,以致“号痛之声彻于西内,帝命启而纳之”。然而,大批城外居民的涌入,造成了米粮等物价暴涨的一系列问题,迫使朝廷不得不开仓赈济。十二月,因居民朱良辅等自愿出财力,《明世宗实录》载:“筑正阳、崇文、宣武三关厢外城,命侍郎张时彻、梁尚德同都御史商大节、都督陆炳督工”。三关厢建城开始了。但在第二年又因“财出于民,分数有限,工役重大,一时未易卒举”而诏令停工。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