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功彪|百年林场 城市氧吧

核心阅读
贵州省贵阳市长坡岭林场拥有百余年历史 , 是几代人接力造林、抚育、护林的成果 。 如今 , 这片占地近1.3万亩的林场已成为贵阳环城林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为城市筑起了一道生态屏障 , 也为市民留出了一片绿色生活空间 。
小松鼠在枝丫间欢腾跳跃 , 红腹锦鸡拖着纤长的尾巴一掠而过 , 林子深处传来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从贵州省贵阳市老城区一路向北 , 不出半小时车程 , 便来到一片森林 , 城市的喧嚣仿佛戛然而止 。
始建于1914年的长坡岭林场是贵州历史最悠久的林场之一 。 随着时代发展 , 曾经地处偏远的林场逐渐融入城市 , 成为贵阳环城林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接力造林 , 搭建生态屏障
清晨 , 天色尚未大亮 , 还没有游客进园 , 虫鸣蛙叫与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衬得林场格外寂静 。 住在林场里的郭春茂是长坡岭林场老职工 , 他十分享受这刻安宁的时光 , 每天起床后总要到林子里“打卡” , 独自遛一圈再回家吃早餐 。
这样的生活节奏 , 老郭保持了数十年 。 “小毛孩熬成老汉 , 日子过得真快呀!”老郭说 , 想到明年就要退休了 , 才猛然意识到自己竟然和林场打了大半辈子交道 。 这里的一树一木 , 如同一个个坐标 , 记录了他的人生轨迹 。
长坡岭林场地处贵阳西北郊 , 建立初期仅2900亩 。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 , 全国掀起植树造林的高潮 , 喀斯特地貌广布的贵阳也加入其中 。 1958年 , 郭春茂的父亲响应号召来到长坡岭林场植树造林 。 “那会儿周边都是荒山 , 有的甚至是光秃秃的石头坡 , 大人们靠肩挑背扛才能把树苗送上去 。 ”在郭春茂印象里 , 父亲似乎一直在山上种树 , 小树苗陪伴了他的童年 。
1983年 , 20岁的郭春茂接过父亲的接力棒 , 成为长坡岭林场的一名新职工 。 当初父辈们种下的小树苗渐渐长高 , 奠定了长坡岭林场整体生态格局 。 大规模造林工作结束 , 林场工作重心随之调整 , 职工们的主要任务变成守山护林 。
在郭春茂和同事们的悉心守护下 , 树苗茁壮成长 , 到上世纪90年代初 , 这里已变成了一片茂密森林 。 此时 , 除了长坡岭林场 , 贵阳市在同一时期集中建设的百余个林场陆续成形 。 人们惊奇地发现 , 这些林场与公园以及景区连成一体 , 慢慢串珠成链 , 围绕贵阳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绿色圆环 。
历经半个世纪的努力 , 贵阳市初步建成全长70公里的第一环城林带 。 作为林带重要组成部分 , 长坡岭林场由此成为贵阳市的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
融入城市 , 林场开门迎客
20多年以后 , 田峰依然能清晰地回忆起初到林场时的情景:1995年 , 从贵州省林业学校毕业的他被分配至长坡岭林场工作 。 当年6月的一个下午 , 到贵阳市林业局报到后 , 恰巧局里有人去林场办事 , 他便搭着顺风车来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站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