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也有生命周期 , 尤其裸露在户外的石刻文物 , 遭受风吹日晒 , 很容易受损 。 ”圆明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 。 近年来 , 圆明园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开启石刻文物数字化存档工作 , 以三维扫描、摄影测量和全景摄影等技术手段 , 完成西洋楼遗址区内大水法、观水法、远瀛观、海晏堂以及北大燕园内流散石刻文物的数据采集 , 采集的数字资源数据量达2TB(太字节) 。
此外 , 圆明园持续对修复文物、库藏文物、回归文物进行数字化扫描 , 数据进入圆明园文物数据库和纹样库 , 公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云观展” 。 目前 , 包括瓷器、玉器、铜器以及石刻等在内的118件数字化文物已在圆明园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展出 。
全景复原
从建筑形制到树木品种 , 10多道程序确保精准
行走在圆明园里 , 面对一处处废墟 , 一个个问题萦绕在人们心头:乾隆钦点的圆明园四十景在何处?它们原先是什么模样?随着数字化复原的推进 , 这些问题得到了解答 。
2009年 , 圆明园启动数字化复原工程 , 80多名参与复原的研究人员来自圆明园、清华大学、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故宫博物院、承德避暑山庄等50多家单位 。
圆明园自1707年始建到1860年被毁 , 150余年间改扩建频繁 , 许多建筑都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 。 大到一座建筑的形制 , 小到一座山的高低、一池水的宽窄、一棵树的品种 , 乃至一块匾的名称、字体、颜色 , 一景一物如何精准再现 , 皆是考验 。
【数字化|帧帧光影,重现“万园之园”(解码·文化数字化)】复原工作始终坚持科学性、真实性原则 , 每复原一个景区都有基础研究、复原设计、场景制作、维护更新4个步骤 , 共10多道程序 , 包括遗址信息精确采集、文献资料精细研读、样式房建造技术分析、残损构件虚拟拼接等 。
除了实地勘察测绘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黛姮带领团队深入挖掘史料 , 对照样式房遗存图纸、《圆明园四十景图》、《圆明园匠作则例》等档案资料开展研究 。 “在堆积如山、未经梳理的原始史料中仔细爬梳 , 寻找线索 , 才能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建筑 , 进而再还原合宜的周边环境和内部陈设 。 ”项目负责人之一、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院长贺艳说 。
据介绍 , 一般建筑单体的三维模型包含3000至2万个面 , 已足够精致 , 然而 , 圆明园每个建筑单体的三维模型则要求包含2万至15万个面 。 3D复原模型不仅包含了遗址、建筑 , 还包含花木、假山等 。
1万余件历史档案 , 4000幅复原设计图纸 , 2000座数字建筑模型 , 67个景区的195个时空单元……迄今为止 , 全园108处景区已完成数字化复原 , 其中约2/3的景区实现了精准数字复原 , 一些建筑复原精准率达到95%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数字化|飞猪前总裁李少华切入目的地创业,欲打造超级旅行社
- 岗巴县|大美边疆行 | 数字化养殖成为兴边富民“拳头产业”
- 千岛湖|光影艺术惊艳千岛湖 浙江淳安夜游新地标揭开面纱
- 桨声|桨声光影里的梦里水乡
- 地点|庆回归25周年!香港逾50大厦及地点参与“维港光影汇演”
- 瘦西湖|星梦光影--香港迪士尼乐园
- White|触乐夜话:数字化的夏天
- 张焯|数字化技术助力文物保护与研究 云冈石窟“云”上游
- 数字化|走进三星堆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 张焯|数字化技术助力文物保护与研究 云冈石窟“云”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