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五代十国 董源《潇湘图》 。
陶渊明在诗歌中就有不少玄学的痕迹,比如“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但玄学的诗歌大多充满玄理,有些无趣,而陶渊明则突破了他们的影响,在诗歌中展现了一种独特的个体经验与普遍的情感追求,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抒情意味 。谢灵运则受佛教和道教影响很深,他把哲学经验转换为一种审美态度 。因为万物遵循“道”,而生长其中的和谐世界,同时也是最美丽的 。
而到了明代,阳明学的兴起其实是对明初朱元璋严苛的道德主义的一种抵抗 。王阳明的心学对整个士大夫群体的影响都很大 。到了晚明,更是有些知识分子去“逃禅”,躲进佛教中去逃避现实 。我的学生严志雄教授就研究了钱谦益诗文中的佛教因素 。陈子龙因逃避清军的剃发令,曾有一段时间削发为僧 。但我觉得他只是出于现实政治原因,他本质上并不是一个佛教徒,反而是一个比较纯粹的士大夫 。
断裂与危机孕育的抒情传统
新京报:我们在文学史中常会读到这样一个说法,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起源于魏晋,也就是从建安七子到庾信这个阶段 。有哪些特殊的历史原因,使得中国文学的传统开始于魏晋这样一个断裂与危机的时代?
孙康宜:首先还是与魏晋时代的整体背景有关,这还是在余英时先生的观点之下展开的 。魏晋时代对经学的反动,玄学和佛教带来的思想解放带给士大夫阶层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但是,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也不完全是在魏晋开始的,比如《诗经》《楚辞》以及建安七子中王粲的《登楼赋》,其实都是一种个体的抒情 。
但我认为,魏晋政治的混乱对士人精神和思想的冲击,其实是使得士人可以更深地审视自我去发扬这种抒情的传统 。这其实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在患难的时代,文学家其实更善于找到抒情与写作的特征 。
不过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有很不同的一点,我在书里也向读者暗示,即西方文学里抒情不是最重要的 。西方文学里面最重要的是戏剧与叙事,这个传统是从《荷马史诗》中开始的 。抒情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英国文学如果要找到纯粹抒情传统可能到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代,在柯勒律治、华兹华斯、济慈这些诗人的时代才开始 。因为西方人的思维还是直线型,他们注重一个有始有终的故事 。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反而比较弱,但是中国人追求的是“诗言志”,这个志指的是情怀、抱负、理想,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
新京报:“情”在中国文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但是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往往会认为情是一个属于私人领域的价值取向,针对的对象是朋友、爱人 。但我们在中国文学中会发现大量的抒情对象其实是针对政治领域或是君主的,但是借用的对象经常是以友人、爱人为喻 。最典型的就是屈原的《楚辞》 。你也写过《中国文化里的“情”观》一文,你怎么理解中国文学中“情”的这种跳跃性?
孙康宜: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写这篇文章与我在美国的教学有关系,美国的学生经常问我,为什么中国的男人不敢直接表达承认自己的感情?为什么陶渊明总是提醒自己要克制自己的情,甚至在《闲情赋》的结尾还要“徒勤思以自悲,终阻山而滞河 。迎清风以祛累,寄弱志于归波”,提醒自己不要沉溺在情感之中 。甚至在《聊斋》里,每谈到儿女之情时都要借鬼故事来说,而不敢正大光明地承认自己的情感 。而且表达家国之情的时候都要借助寓言(allegory)表达 。同样我的学生也会问我,为什么中国的女诗人写诗就要比男诗人直接得多?因为女诗人从来都是直抒胸臆,而不会假托寓言 。
文章插图
《世说新语》唐写本残卷 。
我觉得这是中国文化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因为中国男性的直接追求永远是政治性与公共性的,希望自己可以得君行道,所以他的命运其实是与皇帝的态度息息相关的 。无论他写什么题材,最直接的关怀永远是政治性的,包括屈原与杜甫都是如此 。而且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即便是中国的男性诗人直接写了爱情,他内心也非常羞于承认这种感情,希望读者把它当做寓言诗 。比如陶渊明的《闲情赋》明明写的是爱情,但他要在序言里说“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淡泊 。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 。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 。”他要说明自己的诗赋只是在模仿前人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少年大卫为什么能战胜格利亚了
- 圣经分几部分
- 全国十大卫浴品牌排行榜
- 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学什么???
- 曼联的门将是谁
- 如何看待网传李宁根据华晨宇推出的地球七日系列碰瓷大卫鲍伊?
- 大卫早早孕试纸准吗
- 大卫排卵试纸准吗
- 护理自考大专科目
- 旅游与概论的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