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二代”扎堆回乡开民宿,但就快挣不到钱了( 二 )


据了解 , 民宿在大陆的兴起相对较晚 , 初期的雏形便是“农家乐” 。 经过数年的积累 , 直到2014年前后 , 民宿才开始进入规模化发展的阶段 。 如今 , 那些个性化、多业态的民宿产品 , 成为了人们在城市生活之余的消费新宠 。
据相关统计 , 2022年全国在线民宿交易规模超200亿元 , 以浙江、云南、福建沿海 , 以及北上广等地为主 , 其中 , 仅浙江省就拥有民宿2.5万余家 , 数量排名居全国之首 , 年营收近100亿元 , 占了全国的将近一半 。
2020年9月2日 , 湖北省黄梅县 。 一片800亩的水稻田被打造成著名乡村旅游胜地“袁夫稻田” 。 (图/IC)
“为什么浙江会如此热衷于造民宿?”“在乡村建那么多‘豪宅’ , 哪来的底气?”“民宿都挣到钱了吗?”带着这些疑问 , 《新周刊》记者采访了浙江省民宿产业协会名誉会长洪奇辉 。
洪奇辉说 , 眼下之所以会有这种“民宿热” , 是因为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沉淀 , 使得本地的经济基础非常夯实 , 再加上乡村振兴发挥的效应 , 现在的浙江农村 , 基本上都成了全国的模范 。
此外 , 在距离杭州、上海1—3小时的车程里 , 以德清、桐庐、安吉等地为主的乡村旅游业态也渐渐火热起来 。 浙江的民宿 , 就是倚仗着这些天然优势 , 在乡村把“豪宅”建了起来 。
(图/图虫创意)
“2.5万家民宿共营收100亿元 , 平均每家一年有40万元营收 , 可想而知 , 这其中肯定有人挣了有人赔 。 ”洪奇辉说 , 乡村民宿产业从上游到下游 , 确实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创业问题 , 只是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该挣钱的是真的都挣到了 , 但这门生意 , 也是真的越来越“卷”了 。
据洪奇辉分析 , 实际上 , 在乡村做民宿 , 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 最核心的“土地问题”一直没有新的突破口 。
除了本地的居民 , 外来资本要想入局 , 基本上只能通过租赁的方式获得经营权 , 再加上民宿投资大、回报慢、风险高等特点 , 大部分人短期内很难承受这种折本的买卖 , 只有那些真正将民宿当作长线事业 , 将其往精品方向打造 , 并且用心经营的创业者 , 才有可能站住脚跟 。
近年来 , 随着大时代经济的影响 , 消费降级的声音充斥互联网 , 使得消费端的总量趋于保守 。 如此一来 , 民宿数量的增长过程中 , 似乎存在着一个飘忽不定的阈值 , 一旦超出这个阈值 , 大家就都紧张了 。
山里的诗意 , 并不是试金石
吉晓祥是上海人 , 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的他 , 早就厌倦了城市的拥挤 。 2008年前后 , 在距离上海市不到3小时路程的莫干山上 , 由一群外籍人士创办的“洋家乐”吸引了吉晓祥的注意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