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看佛像不能止于美:土门拳的凝视( 二 )


因为 , 我们本来就是“有情众生”啊! 对于修行人来说 , 佛像是一种观想的对境 。 比如 , 禅宗和尚在“看”佛像时会不断问自己 , 礼佛是谁?谁在礼佛?但对于非修行人来说 , 佛像有更重要的意义 。 因为 , 当我们在感到“慈悲”的那一刻 , 就是我们内心的善的种子被唤醒的时刻 。 这种感觉来源于“知有愧”——它不是西方的“罪感”或日本式的“耻感” 。 人性的一个本能是 , 当我们没有任何约束的时候 , 自己全然独处的时候就会忍不住想干点坏事儿 。 而当感到有这样一种目光注视着我们的时候 , 就立刻会感到不好意思起来 。 这样不仅使我们免于伤害到别人 , 更是对自己的保护 。 假如连“知有愧”的心都没有 , 我们就会认为可以任着性子 , 做一切事情都是合理的 , 很多人对“自由”的理解正是如此简单粗暴 。
“看”佛像首先就是要升起这种觉知 。 而不是对其“美学特征”或历史掌故进行一番评头论足 。
需要指出的是 , 和西方古代圣像画的作者本身就是僧侣一样 , 中国、日本的古佛像“作者”也并非寻常的工匠或画师 。 这跟当代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 本文讨论的佛像仅指古佛 。
土门拳与《古寺巡礼》
摄影大师土门拳(1909-1990)是战后日本文艺界在国际上大放异彩的“三兄弟”之一 , 另外两位是花道艺术家敕使河原苍风(著名电影导演敕使河原宏的父亲 , 土门拳最后的摄影就是应敕使河原宏的邀请而作)以及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视觉设计师龟仓雄策 。
1939年的一个清晨 , 已经小有名气的摄影师土门拳偶然来到奈良的古寺——室生寺 , 这是他人生的重要时刻 。 他并不是修行人 , 也谈不上有信仰 。 他穿越过茂密的古杉树林 , 一进入弥勒堂 , 就被击中了—— 一尊与真人等大的释迦如来坐像深深吸引了他 。 他说 , 自己产生了一种“双眼被打开”的感觉 。 如来跏趺坐 , 右手结说法印 , 默然望向虚空 , 似乎想要说什么却又沉默不语 。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 他都可以入画成像 。 土门拳后来为他拍过几十幅不同角度的作品 , 佛像既浑厚雄健又秀美聪颖 , 这两种气质的完美融合 , 使土门拳称之为“天下第一美男子” 。 但这种气质正是隋唐之风的深远影响 。 这一天 , 土门拳在室生寺从清晨待到掌灯 , 仿佛“回家”了一般:药师佛就像他的父亲 , 十一面观音仿佛是倾听他的姐姐 。 他仿佛一下子找到了长久以来追寻的拍摄对象 。 就在这一天 , 他下定决心 , 要去拍全日本的古佛 , 通过拍摄 , 去理解日本的历史、文化 , 乃至日本民族本身 。 从此 , 他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佛像拍摄 。
然而 , 这正是一个至暗的年代 。 他要随时担心被征兵(后来由于体检不合格而幸免) , 而且当时日本国内实际上物质极为匮乏 , 他不顾家人反对 , 背上了全家仅有的大米以及沉重的摄影器材就出发了 。 战争期间他还因为现实主义的主张遭到宪兵队的逮捕 。 当然这三十多年里他也做过别的工作 , 但是“人文关怀”的立场是极为鲜明的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