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怎样处理最有水平 遇事最有水平的五种处理方式

遇急事要“缓”
《格言联璧》中说:“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
急事,总是给人压力,乱人心智 。若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往往会出错 。
缓,是先缓平心态,认真观察,理清思路,确定方案 。缓,是给之后的行动一个准备的时机,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
清代周容在他的《春涵堂集》中,记录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年冬天,周容想从附近的河港进入县城,吩咐小童用木板夹捆扎了一大摞书籍跟随 。
太阳马上就要落山,离县城还有两里路 。他问摆渡人:“城门关闭前,还来得及吗?”
摆渡人打量了一下书童,答道:“慢慢走,尚可;急忙走,就关上了 。”
周容听了,认为他在戏耍他们,便与书童快步前行 。
走到半路,小童摔了一跤,绳子断了,书籍也散了一地,等到把书整理捆扎好,前方的城门已经紧紧关闭 。
周容在文后自评:“天下事以自急自败!”
心态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 。
急难成效,事缓则圆 。若遇急事,心态首当安详和缓,行动也应稳稳当当 。
从容安详,为处事第一法 。

遇事怎样处理最有水平 遇事最有水平的五种处理方式

文章插图
遇大事要“静”
晚清政治家翁同龢,写过这样一副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
【遇事怎样处理最有水平 遇事最有水平的五种处理方式】每遇大事,一定于静观中思考,以静制动,先静而后谋,先谋而后动,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化险成功 。
静,才能克服人身上的急躁之气,免被情绪影响和控制,因为在情绪的蛊惑下,纵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被放大成可以撬动地球的大事 。
静,才能拨开双眼的表象,快速找到问题的根源和破局的关键 。
沉静才能沉静,谋定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 。守静,就是一个人磨砺意志,修身养性的基础 。
遇难事要“变”
常听到的两句话:不撞南墙,不回头 。一条道,走到黑 。
这种执着,让人佩服,但有时太过执着,不懂变通,也会害了自己 。
这世间万物,往往很多都是迂回曲折、循环往复的 。人生在世,一马平川的时候少,曲曲折折的时候多 。
如果进了“死胡同”,不妨观察一下旁边的出口,也看看左右的岔路,但凡不是“歧路”,也不是“末路”,那么就可以考虑踏上去,继续前行 。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只要初心不变、矢志不移,那就多看结果,少拘泥于过程,此路不通,就另寻他路;他路不通,就自创新路 。
灵活机动的人,往往可以枯木发芽绝处逢生;而做事呆板木讷、不知变通的人,则常常浪费掉大好的机会 。
学会变通,才能困顿少、生机多,走得通达 。
遇烂事要“离”
《智囊》里有句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生活中的烂事破事,仿佛自带磁场,相互吸引 。渐渐地,你会沦陷更多的精力,也难腾出空间去做正经事 。
“破甑不顾”的故事和西方谚语“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为恼人的烂事和无法挽回的破事而一再自寻烦恼,无异于一种自虐 。
执着于残局,既无法让时光倒流,也无力改变现状 。与其任由自己深陷忧伤,不如昂首阔步走出困境 。
你要相信,避免跌入深渊的最好办法,是远离深渊 。
遇顺事要“敛”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
格局大的人,越是得意时,越是内敛 。
曾国藩,在道光年间连年提拔,十年之间,连升十级 。
在他升至三品大员以后,按照规定,要从蓝色轿子换成绿色,并且可以增加两名抬轿人员 。
不久他又升为二品大员,按照清朝制度,可以乘坐八抬大轿了 。
但是,曾国藩仍然一直乘坐之前的蓝色轿子,除了身边的护卫不得不增加两名之外,他的轿子前,既没有引路官,也没有扶轿子的人 。
曾国藩谨记官场道理:不张扬,不炫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
越是格局大的人,越懂得谦虚低调的人生态度 。以低求高,以谦自持,因为谦和有礼、虚心待人,所以赢得好口碑,得到支持,以此成就自己 。
低调不张扬,才能踏踏实实走得远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