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精致露营风靡:社交媒体和消费主义如何塑造流行?( 六 )


疫情|精致露营风靡:社交媒体和消费主义如何塑造流行?
文章图片

《机智的医生生活》剧照
作家韩少功在一篇随笔里指出:“这个社会是一个传媒社会 。 符号主要是靠传媒来传播的 。 在没有电视机以前 , 没有报纸以前 , 符号对我们的压力要小得多 。 我们会感受到物质性的压力……眼下 , 至少对有些人来说 , 符号的压力可能大大地超过了土地一类物质性压力 , 经常让我们焦灼不宁 , 让我们感到孤独、痛苦、仇恨、绝望等等 。 ”很显然 , 随着传媒技术的继续发展 , 尤其是全球性社交平台的出现 , 世界愈发扁平 , 符号的传递更加迅捷 。 某一样东西在欧美火了 , 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火遍全球 。 消费主义也全球化了 。
作为一种“符号”的精致露营 , 唤醒了一部分年轻人对某种生活方式的想象 。 他们将对这一想象的渴盼、热爱与实践传递到小红书等生活方式平台上 , 在召唤起受众相同情感的同时 , 也让一部分人感到焦虑与匮乏 , 他们迫不及待想要体验露营 。
悦己的幻觉:消费主义的规训
韩少功进一步深刻地指出:“这个社会的传媒技术已经市场化或者权力化 , 受控于资本化的权力或者权力化的资本 。 在很多情况下 , 传媒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公共领域 , 它生产哪些符号是由特定的投资者和特定的消费群决定的……投资巨大而获取的信息 , 关系到巨大投资的信息 , 往往会占据报纸的头条、电视的黄金时段 , 而有些信息会被传媒管理者掐掉 。 ”也即 , 我们在ins、小红书看到什么 , 并不见得都是用户自发的 , 背后也许有一双资本的大手 , 对露营文化进行转译、编码和输出 , 鼓动着每个人消费起来 。 并且跟前互联网时代相比 , 搭上社交媒体快车的消费主义 , 声势更为浩大 , 诚如“慕明”所言:“比起传统在线广告 , 以‘人’为媒介的新形式更加强调生活方式和整体体验的推介 。 基于sns的营销与目标受众的联系更紧密 , 转化率也更高 , 所以增长极快 。 ”
在论述消费主义时 , 我们总习惯地将消费主义分为几个阶段 , 并传递出一种不断进化的感觉 。 比如学者将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消费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到1992年 , 属于温饱消费阶段;第二阶段是1992年到2001年左右 , 属于改善型消费阶段;第三阶段是2002年到2013年 , 属于消费显著上升阶段;第四阶段是2013年至今 , 属于品质消费阶段 。 对于年轻人的品质消费 , 也有人将其概括为“悦己型消费” , 年轻人“千金只为心头好” , 消费是为了自我愉悦、自我实现 。
这样的论述当然有它的现实依据 , 只不过有多少消费行为是真的自发的 , 是值得打一个问号的 。 比如我们说年轻人“悦己” , 理由是这一代人更崇尚个人主义云云 。 但想过没有 , 年轻人的欲望、需求以及所谓的自我愉悦、自我实现 , 会否本身就是消费主义的熏陶和规训?美国社会经济学家Amitai Etzioni在批判美国消费主义时 , 他借助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了正常消费和消费主义的界限 。 他说 , 满足生理、安全需求的消费是正常的消费 , 但试图通过消费获得社交(爱与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 , 则让正常消费变成了消费主义 。 这正是消费主义的策略 , 他们在赋予商品和消费“爱与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的符号意义 。 年轻人以为自己消费是在“悦己” , 却原来这“悦己”的需求 , 本身就是消费主义催生出来的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