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精致露营风靡:社交媒体和消费主义如何塑造流行?( 七 )


同样的 , 在这一次精致露营浪潮里 , 小红书的相关笔记里所赋予的精致露营的种种乌托邦描述 , 也离不开消费主义的推波助澜 , 目的是拉动相关露营装备的销售 。 事实证明 , 它也奏效了 。 一众高端户外品牌的销量激增 , 疫情期间因为供应链的原因 , 国外品牌甚至一度断货 。 面对价格高昂的国外品牌 , 比如日本一些小众品牌一个杯子卖到4500元 , 山本一针见血地指出 , “日本人都不会买……我觉得大部分后面应该已经是瞄准了中国市场” , 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 。
这就出现了一个悖论:这一代年轻人看似更有个性 , 但他们在社交软件上使用相似的滤镜 , 用相似的姿势摆拍 , 使用着同一套饭圈逻辑和语言 。 消费主义似乎在使得他们的个性变得“千篇一律”了 。 小红书上精致露营里相似的品牌标签 , 相同风格的摆拍 , 无非是一个新的例证 。 你说这是自我愉悦 , 何尝不是消费规训下的条件反射 。
中产的“一夜乌托邦”
在多家媒体采访的小红书或B站上的露营KOL , 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身份:中产阶层 。 他们大多有着高学历 , 在大城市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 生活条件比较优越 。 毕竟集齐一套小红书上面好一点的露营装备要价不菲 , 也的确不是普通家庭都能承受得了的 。
中国的中产阶层几乎不会错过任何一个通过“区分”来确定他们阶层属性的机会 。 这一次也不例外 , 不少人在露营的装备布置中“投射自己的品味、情感、格调 , 获得仪式感和认同感” 。 而中产阶层的困顿与疲乏 , 我们也论述得足够多了 。 逃离水泥森林 , 与自然亲近 , 能让他们获得放松与治愈 。 虽然在“工作时间/闲暇”的二分法里 , 他们的“闲暇”最终服务的仍是资本生产(更努力地工作)与消费(各种买买买) , 但短暂的闲暇总归是聊胜于无 。
露营的教育功能与亲子时光 , 也尤其为中产家庭所重视 。 众所周知 , 教育是中产最关注、也投射最多精力的领域之一 。 广州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表示 , 精致露营产品的需求量和增长速度超过了普通度假产品 , 它的客户群主要集中在25-45岁 , 其中 , 35岁以上的基本上是亲子游客 , 35岁以下的主要是讲究特色体验、追求高质量旅行的年轻游客 。 这也符合小红书上露营KOL的两副面孔:享受生活的小年轻 , 以及有着幸福家庭和可爱孩子的中产父母 。 所以KOL反复渲染强调 , 露营能给孩子带来成长和快乐 , 这准确击中中产父母的需求 。
不久前 , 《三联生活周刊》做了一期关于露营的封面报道 , 叫《一夜乌托邦》 。 专题里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它(露营)也在成为一种‘一夜乌托邦’的社交方式 , 人们从城市纷纷出发 , 结伴扎营 , 在有限的时间里 , 构建出新的社区生活 , 直至活动结束 , 人们纷纷收起帐篷 , 数百人从这个真实存在过的幻梦中走出 , 继续回到城市的现实生活中 。 一夜乌托邦 , 是浪漫的理想状态 , 是一种自由的表露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