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蓟州村名趣谈

自然与人文山水俱佳的蓟州 , 被称作“天津后花园” 。 仅从历史传承下来的村名 , 便可“窥斑识豹” 。
蓟州区有行政村900多个 , 大多村名都具审美价值与情趣 。 如体现山水田野风光及美丽传说的 , 有青山、青池 , 桑园、果园 , 莺歌寨、育英洼 , 花果峪……不下百余村 。
蓟州山水天造地设 , 也有一些因地理物象、自然形胜而起的村名 。 如黄崖关、翠屏山、花甲石、赤霞峪、黑石岩、磨盘峪、车道峪、三道岭、鹿角河、狐狸峪等 。 同在蓟州一域 , 有的村名还一南一北 , 一山一水 , “成双成对” 。 如两个“骆驼村”:一个位于蓟州南部洼区的下仓镇 , 因村边州河河道弯曲、形似骆驼而名“骆驼港村”;一个坐落在蓟州北部山区的罗庄子镇 , 却因村边山势形似驼峰故称“骆驼鞍村” 。
古蓟州历史源远流长 , 宗教文化影响颇广 , 也在村名上得以体现 。 如以庙宇寺塔命名的村庄 , 便有桃花寺、隆福寺、盈福寺、弥勒院、桑树庵、娘娘庙、玉皇阁、寺沟村、石佛村等等 。
古蓟州历来人杰地灵、人才济济 , 通过遍布全区以“人”命名的村名 , 便可知一二 。 “文村名”有杨相公庄、张进士庄、赵翰林庄等 , “武村名”有王指挥庄、李将官庄、刘总兵庄等 。 这些现仍使用的村名 , 都与不同年代此地出过文才武将有关 。 另外 , 间接与“文武”有关的村名 , 还有杨公庄、科科村、晋公坨等20多个 。
蓟州的村名除了美丽动听、自然形胜、兴教向善与“文武双全”外 , 有的村名起得还挺“实用” 。 如以蓟州古城为中心的周边村名 , 在彰显村庄地理物象特征的同时 , 还告知了它和蓟州城的距离 , 起到了“路牌”标识作用 。 当今仍保留使用着城西五里桥、城东七里峰、城南八里庄、城北二十里铺的村名 。 这在没有里程碑和时间计时工具的古代 , 对提示方向、计量行程 , 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
蓟州还有一些独特而“个性”的村名 。 如地处蓟州南部蓟运河边的少林口村 , 史载其明代成村 , 因地处河口的村民好学少林拳术得名 。 该村虽今已少人习武 , 但以展示少林功夫为内容的民间花会“少林会” , 逢年过节仍在当地流行 。
在蓟州东部 , 还有个“大村庄” , “大”到能把一座山“藏”起来 , 这就是“藏山庄”村 。 原来 , 在于桥水库上游河谷地带 , 有一座与周边山脉相隔甚远的孤山 。 在其不规则的山脚下 , 有个总计4000人口的村庄绕山而居 。 这些人家全部靠山而建 , 短短的街道以山为中心呈放射状纵排 , 具有将山围藏起来的态势 , 遂被称作“藏山庄” 。
【山水|蓟州村名趣谈】蓟州北部深山里 , 还有一个“地市级别”的村庄 , 村名竟与当年抗战有关 。 该村名叫“常州村” , 与江苏省的常州地级市同名 。 当年此处为抗日革命根据地 , 几十户人家自然散居 , 并无正式村名 。 由于战时形势严峻 , 军民联系时为迷惑敌人 , 将这一带自然村落称之为“常州” 。 抗战胜利后 , 名字被沿用至今 , 成为少见的“地级村名” 。 以“州”为村 , “连升三级” , 国内少见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