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漏|“锰三角”新观察:绿水青山与矿业转型该如何兼得

治污“还旧账” 转型谋新生 能否避免关停?
“锰三角”新观察:绿水青山与矿业转型该如何兼得
湖南省花垣县一矿业公司内 , 工人正在打包电解锰 。本报采访人员李黔渝摄
渗漏|“锰三角”新观察:绿水青山与矿业转型该如何兼得
文章图片

这里山川秀美、民族风情 , 诞生了沈从文的著名小说《边城》;这里锰矿资源丰富 , 素有“锰三角”之称 , 从上世纪90年代起 , “发锰财、猛发财”一度带来严重的水土污染——这里就是武陵山区渝湘黔交界的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 。
多年来 , 这个武陵山区“鸡鸣三省”的区域 , 一直面临依赖锰行业、受累锰污染的两难 。 去年1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提出 , “加强渝湘黔交界武陵山区‘锰三角’污染综合整治” , 可见中央对这一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视 。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近期在“锰三角”采访时了解到 , 在多轮环境治理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 , 三县痛定思痛 , 正在加快“还旧账” , 全力解决锰渣渗漏污染难题的同时 , 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锰系新型材料 , 但有些地方为了产业转型全部关停涉矿企业 , 引发质疑声音 。
强力治污“还旧账”
从上世纪90年代起 , 三县大力发展锰产业 , 锰矿、电解锰厂曾遍地开花 , 粗放发展、滥采乱挖导致山体遭破坏 , 锰渣、废水直排导致河流被污染 。 流经松桃、秀山、花垣三县的花垣河 , 曾经河床、河水都是黑色 。
采访人员近期实地采访看到 , 经治理 , 部分河段水体基本恢复清澈 。 花垣河旁的文华锰业早已停产 , 锰渣库也已搬迁 。 花垣县副县长龙光平介绍 , 当地将近45万吨锰渣整体搬运至环保标准高的新渣场填埋处理 。 目前 , 全县6家电解锰企业整合减少至1家 。 2020年 , 花垣县4个国、省控水质断面均达到Ⅲ类水质 。
在秀山县已经闭库的长江电解锰厂锰渣场 , 工人们正在修建防渗设施、拦渣坝等 。 秀山县生态环境局干部介绍 , 锰行业污染风险主要是渗漏问题 , 为此县委制定了全县23个锰渣场整治任务工期表 , 目前所有锰渣场已完成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建设 。 秀山县计划在2023年12月底前完成锰渣场污染治理和锰矿山生态修复 。
松桃县锰矿资源蕴藏丰富 , 现有25座锰矿山中 , 完成“绿色矿山”达标建设的有15座 , 关闭退出3座 。 现有10家电解锰企业保留2家龙头企业 , 年产能3万吨以下的关停退出 。 目前县域内纳入贵州省“水十条”考核的河流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