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漏|“锰三角”新观察:绿水青山与矿业转型该如何兼得( 三 )


猛治污还需给企业转型出路
在“锰三角”这次强力治污中 , 秀山县政策“大转弯”让当地32家涉锰企业措手不及 。
看着全新的设备就要变成废品 , 秀山县某电解锰企业负责人十分无奈 。 他说 , 该企业原年产能1万吨 , 工艺、环保设施老旧 。 2019年该企业按照当地政府锰行业整合要求 , 拆除了老厂房设备 , 投资近2亿元按照行业最新的环保标准建设了年产3万吨的新厂 , 计划去年下半年投产 , “去年8月份县里突然决定所有涉锰企业全面关停退出 , 让企业损失惨重 。 ”
秀山县另一家锰矿开采企业负责人说 , 企业2020年6月才拿到采矿权 , 所有手续齐全 , 刚投入3000多万元建好设施设备 , 去年9月就被政府关了 。 去年11月底 , 秀山县8家电解锰企业、24家锰矿开采企业全面停产 。
当地多家锰企业负责人说 ,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去年7月出台的《关于加强锰污染治理和推动锰产业结构调整的通知》 , 电解锰企业年产能3万吨及以上、符合环保标准的以及未对生态环境、锰矿资源造成破坏的矿山 , 允许生产经营 , 并引导推动“锰三角”地区企业兼并重组 , 逐步做到每个县最多保留一到两家电解金属锰企业 。 他们认为 , 秀山县32家锰企业中有符合国家产业标准的 , 但当地政府未慎重评估就突然“一刀切”关停 。
秀山县生态环境局、经信委干部否认这是“一刀切” 。 他们说 , 前些年县里在锰产业关停并转上没下决心、回避矛盾 , 企业也只顾眼前利益 , 不愿关停并转 , 导致秀山现有锰矿开采企业、电解锰生产企业“小、散、乱、弱” , 加之喀斯特地貌 , 无法有效处理锰渣大量堆积问题 。 这么多年 , 秀山县锰产业累计上税20多亿元 , 去年仅3000万元 , 而全县23个锰渣场治理则需约23亿元 , 锰行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逐年减弱 , 根据重庆市加快淘汰锰行业落后产能要求 , 因此实施行业性淘汰退出 。
但秀山县锰企负责人认为 , 锰行业之所以存在锰渣污染等问题 , 症结在于行业产能过剩、小散乱突出 。 我国电解锰产量占全球98%以上 , 本应牢牢掌握定价权 , 长期以来企业之间相互杀价、利润微薄、甚至倒亏导致环保治理投入不足 。 要解决困局 , 应大力实施行业关停并转、压缩产能、提高环保标准 , 而非一关了之 。 花垣县、松桃县均保留少数优质企业 , 其中松桃县允许被关闭的不达标企业可在指定园区投建新厂 , 这样疏堵结合才能让企业有出路、员工有希望 。
这些企业还表示 , 全部关停并不能根本解决锰行业的污染问题 。 秀山历史遗留锰渣治理 , 需要资金持续投入 。 2020年 , 全国锰企痛定思痛 , 终于成立行业创新联盟 , 通过全面限定产能避免恶性竞争 , 电解锰价格未来稳定可期 , 企业环保治理有了资金保障 。 若全面关停企业 , 在用的锰渣库将无法运行维护 , 反而存在安全、环境隐患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