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琛|他们用作品探寻这座鸭绿江边小城的历史、社会与地缘文化

千百年来 , 鸭绿江上过客匆匆 。 丰富的历史文脉 , 使得丹东——这座鸭绿江边的小城 , 不仅成为进入东北大地纵横交织的时空的切口 , 也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多文化交流与冲突的边界要塞 。
3月12日 , 聚焦于“地方”与“边界”的展览“从安东到丹东:鸭绿江上的木筏、断桥与过客”在十点睡觉艺术空间开幕 。 展览由建筑师、艺术家梁琛策划 , 展出岡田和裕、何翔宇、红杏、贾蔼力、梁琛、梁睿、谭振邦、铁笔山房、王宁德、尹吉男、张推推、赵亮、方志小说工作组、绘造社、孙海霆、张烁 , 16位/组丹东籍和非丹东籍的不同视角的艺术家及小组的创作及项目 。
梁琛|他们用作品探寻这座鸭绿江边小城的历史、社会与地缘文化
文章图片

从中朝地台到郯庐断裂带 , 长白山的火山运动到鸭绿江的形成 , 从战国时期燕长城的修建到满清“龙兴之地”的柳条边 , 上游顺江而下的原木木筏到下游木材交易的江口“木都” , 从甲午海战(1894-1895)到日俄战争(1905-1906) , 日本殖民者1904年强筑安奉铁路进入中国的首站到1945年败撤中国的最后一站 , 从1950年被美军炸断的鸭绿江大桥到战争胜利后通达北朝鲜的重要口岸 , 从1965年前的“安东”到1965年后的“丹东” , 大唐的安东都护府到社会主义盟友国的“红色东方” , 从建国前以贸易、丝绸等手工业为先导 , 到建国后成为轻工业明星城市 , 再到现在网红旅游城市的崛起——丹东 , 是东北亚视角下的“中心” , 亦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 。
梁琛|他们用作品探寻这座鸭绿江边小城的历史、社会与地缘文化
文章图片

观展现场
梁琛|他们用作品探寻这座鸭绿江边小城的历史、社会与地缘文化
文章图片

观众在王宁德作品《对岸》前
梁琛|他们用作品探寻这座鸭绿江边小城的历史、社会与地缘文化
文章图片

观众在梁琛作品《阿莱夫No.1》前
展览“从安东到丹东:鸭绿江上的木筏、断桥与过客”呈现出不同时代的作者们基于丹东进行的小说、诗歌、绘画、摄影、影像、装置等媒介的创作 。 既注意呈现丹东籍作者的内部视角 , 也关注非丹东籍作者的他者观察 。 参展者有扎根丹东的文史档案研究小组、长期关注地方文化的驻留创作者 , 也有出生于安东的日本作家 。
梁琛|他们用作品探寻这座鸭绿江边小城的历史、社会与地缘文化
文章图片

“铁笔山房”作品
铁笔山房 , 原是一家印刷局 , 它曾经为邓铁梅的抗日队伍印制钞票(俗称“邓票”) 。 后来 , “铁笔山房”变成了一页纸 , 沉寂在了解放初期(1950年)安东工商业户的登记簿里 。 1965年 , 为了中朝友谊安东改叫丹东 。 而民间 , 一些人还是喜欢叫安东 , 他们凑在了一起 , 用了“铁笔山房”作为工作室 , 于是有了《安东历史影像志》 , 并开启了一段寻找收集讲述安东故事的旅程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