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海的“coffee time”:爷叔阿姨是基底,“中式咖啡”等上位( 二 )


东西文化在此交融、碰撞出的海派文化 , 曾被称为是“不中不西 , 亦中亦西”的“四不像” 。 1934年 , 文学家翻译家曾觉之在《上海的将来》中写道:无所可而又无所不可的怪物 , 这正是将来文明的特征 。
小皮匠的“coffeetime” , 不正是这种“无所可而又无所不可”的鲜活表达?专属于海派中年人脉脉温情的浓缩一幕不知引起了多少上海爷叔的共鸣 。
因此 , 咖啡成为串联起追忆上海的媒介 , 咖啡馆也成为城市肌理的组成部分 。 去年3月 , 上海咖啡文化周的主题便是“因为咖啡 , 所以上海” 。 文化周给予上海的咖啡以三大定义:海派文化的重要载体、市民生活的缩影、精神文化的符号 。
在上海 , 咖啡并非专属于年轻人的 。 《上海咖啡消费指数》显示 , 30-50岁的消费者占比超过57% 。 在上海的方言里 , 习惯将年纪大一些的男性亲切地称之为“爷叔” , 爷叔阿姨们是这个城市里活跃的咖啡食客 。
上海有一家follow嘿咖啡馆 , 创始人刘厚军原是一名上市公司的董事 。 2017年 , 48岁的刘厚军辞职创业 , 开设了这家门店 , 开店的原因非常简单:“做一杯自己喜欢喝的咖啡” , 顾客往往称这家店为“爷叔咖啡” 。
开店以后 , 刘厚军接触了许多和他一样对咖啡风味和口感挑剔的上海爷叔 , 他们有些是在寻找记忆中上海初代的“苦、香、醇”的咖啡味道 。 有一位老顾客 , 每每来店都会像《爱情神话》里的白老师一样 , 一杯“老样子美式” 。
制造业出身的刘厚军 , 对于实体产品有着一股狂热 , 它的门店里有110种产品 , 其中最能表达其咖啡态度的是“新中式咖啡”系列 。 刘厚军的思考是:中国咖啡的韵味应该是什么样的?由此 , 他自发研制出了“炖咖啡”的工艺 , 用高温隔水炖替代咖啡机萃取原液 。
时间来到2022年 , 嘿咖啡即将迎来第二家门店 。 对于扩店 , 刘厚军的心情是矛盾和复杂的 。
【上海|上海的“coffee time”:爷叔阿姨是基底,“中式咖啡”等上位】采访人员探访刘厚军门店的这一天上午 , 来来往往的都是刘厚军的熟客 。 这些年 , 他的门店积累了一批认同嘿咖啡理念的忠实顾客 , 而他了解他的客人 , 了解他们的口味 。 在刘厚军看来 , 咖啡之于人 , 就是一种私享化的体验 , 因为造就咖啡风味、口感的细节繁多 , 所以每个人喜欢的咖啡一定千差万别 。
但是 , 示人、示于更多的人 , 刘厚军是担心的 。 走出去意味着不确定性 , 意味着无法精准拿捏到顾客的需求 。
“但是又必须走出去” , 用刘厚军的话说 , 它是需要来到阳光下 , 积极向上生长的 。 因此 , 二店选在了临街的位置 , 不再是躲在B2层 , 躲在商场里 。 在新的门店 , 刘厚军准备用三个月的时间 , 做一些产品和业态上的测试、探索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