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紫禁城原有十二座“上门”,最后的“北上门”消失于拓路

北上门 , 即使对于今天的北京人来说 , 也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 。 相比于中轴线上的天安门、正阳门等如雷贯耳的著名建筑 , 北上门就显得默默无闻 , 但它却真真实实地存在过 , 曾经起到过保卫皇宫的作用 。
康熙|紫禁城原有十二座“上门”,最后的“北上门”消失于拓路
文章图片

北上门原在神武门之北 摄影:刘平
紫禁城原有九个上门
在1945年的一张航拍照片中 , 我们可清楚地看到北上门的所在位置 。 照片中间为故宫的北侧护城河 , 河水南侧即故宫“神武门” , 北侧与神武门隔河相望的就是“北上门” 。 北上门临河而建 , 左右是通脊连廊的廊房 , 北上门往北就是今天的景山南门 。
关于北上门的始建时间 , 目前尚无定论 , 始于金、元 , 还是明?众说纷纭 。
有一种说法 , 当年金世宗(完颜雍)在金中都东北郊水域(即今天的后海北海一带) , 营建了一座离宫 , 名为“太宁宫” , 太宁宫的一座门名为“紫宸门” , 就是北上门的前身 。 也就是说这座北上门在金朝时期就有了 , 比故宫还要早200余年 。
【康熙|紫禁城原有十二座“上门”,最后的“北上门”消失于拓路】这个说法中 , 关于“太宁宫”部分是可以确认的 。 在《金史·地理志》中有记载:“京城北离宫有太宁宫 , 大定十九年建 , 后更为寿宁 , 又更为寿安 , 明昌二年更为万宁宫 。 琼林苑有横翠殿 。 宁德宫西园有瑶光台 , 又有琼华岛 , 又有瑶光楼 。 ”
但这座太宁宫的“紫宸门就是北上门”说法 , 就找不到相关依据了 , 只是臆测 。 目前可以确认的史料显示 , “北上门”在明朝确实是有的 。 弘治《大明会典》一百一十八卷中载:“凡各卫分定地方……东华门左、尽左第十一铺 , 至东上门左……西华门左、尽左第一铺 , 西至西上门南……玄武门左、尽左第五铺 , 北至北上门、北上西门以左……以上金吾后、府军后、通州、大兴左四卫官军分守……凡各门守卫官照依地方 , 各领铜符收掌守卫 。 ”从明代京城军队戍守皇城各门的具体安排中 , 可以看出各个“上门”均有军队驻守防卫 。
故宫博物院的研究馆员李燮平老师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明代宫殿的论文 , 其中“朱元璋于洪武八年(1375年)九月开始对南京宫殿进行改建……在外禁垣与宫城之间增建了一道小禁垣 , 每面各开‘上门’……东上门、东上南门、东上北门、西上门、西上南门、西上北门、北上门、北上东门、北上西门……”
根据这段论述 , 包括“北上门”在内的这些“上门” , 在南京明皇城中就已出现 。 40年后明成祖在营建北京城时 , 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南京明皇城的规划布局 , 甚至每一座宫殿的外观、形制、名称都一一对应 。 对比“明南京宫城皇城平面图” , 可以看出与北京紫禁城的规划设计几乎完全一样 , 所有主要的城门、宫殿都出现在了相对应的位置 , 包括几座“上门”也位列其中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