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京城小吃驴打滚儿,发源于京北的这个小山村

一条昌赤路由南向北 , 串起明十三陵的两个隘口 , 依照以北为上的传统习俗 , 北边的隘口称为上口 , 南边的隘口称为下口 。 大约在元代 , 上口与下口各自形成村落 , 两村相距一公里 。
我去上口村游历 , 除了考察古时的边关 , 还有一种好奇心——老北京传统小吃驴打滚儿 , 年复一年地成全着我的口福 , 而这种风味小吃的发源地不在皇城 , 却在京北这个偏僻的小山村 。 尽管这只是一个传说 , 却也着实令我惊诧 。
昌平区|京城小吃驴打滚儿,发源于京北的这个小山村
文章图片

驴打滚儿 摄影:阎彤
上口村古称灰岭口
作为边关 , 上口比下口更要紧 , 因为游牧民族的骑兵自北而来 , 一旦发动侵袭 , 上口首当其冲 。 十三陵周围共有十个隘口 , 分别为中山口、东山口、西山口、榨子口、老君堂口、灰岭口、贤庄口、锥石口、雁子口、德胜口 , 其中的灰岭口即上口 , 贤庄口即下口 , 古今名称不同而已 。 明朝时 , 这十个狭窄的山口均修建有墙垣等军事设施 , 并有边墙彼此相连 , 那道12公里长的边墙与山势浑然一体 , 从东、北、西三面将陵区封闭起来 , 构成严密的防御屏障 , 而灰岭口是陵区的北大门 。
有资料显示 , 当年的灰岭口在三平方公里范围内修建有关城和兵营 。 兵营在西 , 关城在北 。 镶嵌于两山之间的关城雄伟壮观 , 东边是鸡冠石山 , 西边是石碴梁 , 皆陡峭险峻 。 城墙分为内墙和外墙 , 均以花岗岩条石砌成 , 生石灰浆和糯米浆浇筑 , 填充料为河光石 , 十分坚固 。 城墙上有四门铁炮 , 炮口朝着敌人来犯的方向 。 城门以柏木制成 , 向东100米修建有水门 , 向西200米越过悬崖峭壁与石碴梁相接 。 城门上有一块醒目的匾额 , 上面是三个苍劲古朴的大字——灰岭口 。 据说 , 这块匾额现由昌平区文物部门收藏 。 至于当年的雄关 , 早已荡然无存 , 连遗迹也难以踅摸了 。
明朝时 , 位于上口村的兵营属于军事重地 , 担负着看护帝陵和拱卫京师的重任 。 所以 , 尽管名义上是村落 , 但并无普通村民 , 村里居住的都是驻军官兵 。 直到清代康熙年间 , 段姓人家从山西迁徙至此 , 并落地生根 , 这里的军事色彩才渐渐淡化 。 一位村民告诉我 , 段姓是上口村大姓 , 按家谱已传至第15代 。 现在 , 上口村村民中 , 有段家后人 , 有驻军后裔 , 还有陆续迁来的王姓、张姓、刘姓、门姓等多个宗族 。 1927年12月 , 灰岭口改称上口村 , 贤庄口改称下口村 , 两个村名沿用至今 。
昌平区|京城小吃驴打滚儿,发源于京北的这个小山村
文章图片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