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教学反思的简单介绍

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教学反思,一起来看一下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教学反思1
《鸡兔同笼》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在本册教材中呈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透过假设举例与列表的方法,以及列方程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结果 。课堂上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去试:先画20个圆圈表示20个头,再在每个动物下面画两条腿,20只动物只用了40条腿,还多出14条腿,把剩下的14条腿要给其中的几只动物添上呢?(7只动物分别添2条腿) 。这7只就是兔子,另外的13只就是鸡 。这时候有学生问能把动物都看成是4条腿的吗?在师生们的共同操作下再把腿依次减少,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需要注意的是,教材选“鸡兔同笼”这个题材,主要并不是为了解决“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本身,而是要借助“鸡兔同笼”这个载体让学生经历列表,让学生在大胆的猜测、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体会出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
教学中我补充了其他的解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凸显了本节课的价值 。
就本堂课而言,还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注重模式,合作交流,教师点拨这一块不够透彻,没有关注到差生 。
2、我在假设之后怎样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分析得较细,但对怎样假设觉得没有引导好,过程中出现了学生只假设了鸡的只数,然后根据腿的数量去推算出兔的只数,误解了题意 。
3、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调控潜力需进一步提高 。如时间的把握、学生合作过程的控制、合作学习的效果等 。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不断突破,使教学走上一个新台阶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教学反思2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有必须的难度,课前我对我班的学生进行了了解 。一小部分学生接触过鸡兔同笼问题,但对于多数的学生来说,学习《鸡兔同笼》可能会有必须的难度 。所以在这节课当中,我决定主要借助教师引导探究这个手段,让学生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 。
本节课,在整个课堂中,在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学生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和数学学习的乐趣 。但在教学时间的控制上还略显紧张,一些环节的处理还就应在从主次的角度更好地进行设计 。
对于本节课我个人认为在设计上还是有必须优势的,主要体此刻以下几点:
一、在课始,导课部分,我出了一些由易到难的问题,实质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智力热身活动,为鸡兔同笼问题的揭示做好了巧妙的铺垫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鸡兔同笼趣题,明白了鸡、兔的头数与鸡、兔脚的只数之间的复杂关系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抓住知识上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后以一个数据比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来引导学生,经历列表法,探讨假设法和方程法等多种解题策略和方法,并用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帮忙学生比较直观形象的.理解解题方法,从而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
二、由于“鸡兔同笼”问题在学稍复杂的方程时出现过,也有小部分学生可能在数奥书上见过,会做 。大部分学生不是很会做,因此在备课时我充分思考到这个状况,所以在教学本课的重难点用假设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第一部分假设全是鸡时以老师引导对学生进行分析,加以教具演示,帮忙学生理解这种方法 。然后学习假设全是兔时,以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和理解自己独立完成并说明对每步理解,再用课件展示分析过程 。透过这两步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就应基本能利用假设法来解答“鸡兔同笼”问题 。
三、在这节课上我没有讲古人用的“抬脚法”的方法 。这主要是依据学生的理解潜力和时间上的思考,本来这节课讲的方法就很多,个性是假设法学生理解就有困难,再将“抬脚法”讲了,可能学生消化不了,以其都没弄清楚,还不如分成两节课来讲,别外就是时间问题,如果把“抬脚法”讲了,可能学生练习的时间就少了,没办法有效的进行课堂巩固 。因此,这节课我没有讲古人用的“抬脚法” 。
四、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都就应是在用假设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上,在这部分的设计上,我看了很多资料和课例 。都说得较为简单,并有不同的说法 。在假设全部都是鸡那里,用26-16=10条腿,那里就应说是“多10条腿”还是“少10条腿”呢,教材上只是简单的说“这样就多出了10只脚”,透过我的分析,我觉得以假设后的腿与实际比学生较容易理解,当说到这个问题时能够直接说“比实际少了10条腿,为什么少呢?是把兔当成鸡算了,”那里是把兔假设成了鸡,肯定就应是少算10条腿 。如果说成“多10条腿,为什么多呢?”就不好给学生解释了 。这样也便于同前面的把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就少2条腿联系起来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