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其二原文及翻译 赠从弟其二

《赠从弟(其二)》的全文是什么?《赠从弟(其二)》是魏晋刘桢所作的组诗其中第三首,全诗原文如下: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
白话文释义: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赠从弟》是刘桢所作的组诗,总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这第二首著称于世,该诗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 。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 。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 。诗人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 。
扩展资料
该诗的作者刘桢是三国时魏名士,建安七子之一 。字公干,山东东平宁阳人 。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 。后以不敬罪被刑,刑后署吏 。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 。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 。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
这首诗是《赠从弟》其二,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 。绘影绘声,简洁生动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
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 。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 。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
【赠从弟其二原文及翻译 赠从弟其二】

赠从弟其二原文及翻译 赠从弟其二

文章插图
赠从弟其二原文及翻译赠从弟其二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赠从弟·其二
魏朝·刘桢 〔魏晋〕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
译文
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
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 。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
文章品析:
刘桢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 。这三首诗分别用苹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其中第二首最佳,写得豪迈凌厉,颇有“挺立自持”、“高风跨俗” 的气概 。
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 。正如他自己所说,风霜逼迫愈严,愈能体现松柏坚贞挺拔的本性 。这种精神和气骨造就了刘桢诗歌俊逸而奇丽的风格 。
文章道理:
诗人希望堂弟能像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 。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 。
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 。人是环境的产物,也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挫折、考验 。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
赠从弟刘桢其二原文及翻译《赠从弟·其二》原文如下: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