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书画名家丁有煜曾说:"(李方膺)谢事以后 , 其画益肆 , 为官主力 , 并而用之于画 , 故画无忌惮 , 悉如其气 。"李方膺的笔下 , 狂风固然是不屈精神的象征 , 但这仅是画家性格的一个方面 , 体现了跟恶势力斗争的一面;他性格的另一方面 , 即对下层人民的关怀和同情 , 则促使他笔下的风化为使万物欣欣向荣的春风 , 使劳苦大众得到温暖 。
除了“风竹” , 李方膺也以梅花见长 。他的梅花具有净逸之气 , 凸显出他“笑傲轻王侯”的性格 。他的梅以瘦硬见称 , 老干新枝 , 欹侧蟠曲 。用间印有“梅花手段” , 著名的题画梅诗有“不逢摧折不离奇”之句 。
他还在题《梅花卷》云:予性爱梅 , 即无梅之可见而所见无非梅 。日月星辰梅也 , 山河川岳亦梅也 , 硕德宏才梅也 , 歌童舞女亦梅也……知我者梅也 , 罪我者亦梅也 。
李鱓评价李方膺的梅 , 曾说道:“近见李晴江梅花 , 纯乎天性 , 元章、补之一辈高品 , 老夫当退避三舍矣!”以李鱓之孤傲性格 , 做此评价 , 把李方膺的梅花与宋元名家比肩 , 可见心悦诚服之致 。
他的好友袁枚则评价其梅称:"傲骨郁作梅树根 , 奇才散作梅树花 , 孤干长招天地风 , 香心不死冰霜下" 。的确 , 李方膺的画纵横跌宕 , 不受拘束 , 意在青藤(徐渭)、白阳(陈淳)之间 , 巨幅则苍老浑古、墨气淋漓 , 有粗头乱服之致 。
李方膺晚年有诗说:"我是无田常乞米 , 梅园终日卖梅花" , 画上也常钤"换米糊口"之印 。他与居住在南京的大诗人袁枚和篆刻家沈凤过从甚密 , 时常联袂出游 , 时人称之"三仙出洞" 。在南京 , 李方膺还结识了篆刻家丁敬 。
丁敬傲岸不群 , 当时千金难得其一印 , 但李方膺却得到过丁敬刻赠的好几方印 。有人对此觉得奇怪 , 丁敬自己在《印跋》里却透露了心声:通州李方膺晴江 , 工画梅 , 傲岸不羁 。罢官寓金陵项氏园 , 日与沈补萝、袁子才游……予爱其诗 , 为作数印寄之 , 聊赠一枝春意 。
乾隆十九年(1754) , 李方膺因身体不适回乡 。病重之时 , 他曾勉力致书袁枚 , 托袁枚为己写墓志铭 。可是等袁枚收到书信时 , 李方膺已离世多日了 。据送信人说:"此吾主死之前一日 , 命元扶起 , 力疾书也" 。
据说 , 李方膺得的是"噎疾"(食道癌) , 医者曰:"此怀奇负气 , 郁而不舒之故 , 非药所能平也" 。临终前 , 他在自己的棺木上写下一生的遗憾:"吾死不足惜 , 吾惜吾手!"这个被官场黑暗所伤的失意文人却从不向命运低头 , 他的诗文书画令后人感叹不已 。
风中劲竹 , 清 , 李方膺《竹石图》轴欣赏《竹石图》轴 , 清 , 李方膺绘 , 纸本 , 墨笔 , 纵139.5cm , 横54.5cm , 故宫博物院藏 。
自题:“有肉之家竹不知 , 何堪淡墨一枝枝 。老天愁煞人间俗 , 吩咐清风托画师 。乾隆十八年六月写于金陵望鹤冈深巷 。李方膺 。”钤印“画外”、“竹仙”、“铁里蛀虫”三方 。乾隆十八年为1753年 。
画面采取“截取”的方式描绘了墨竹的下半段 , 以示竹子高大茂盛的气势 。三竿墨竹破石而出 , 坚韧挺拔 , 经狂风吹动 , 竹叶纷披 , 形态各异 。画家“于难处夺天工” , 选取竹叶在狂风骤雨肆虐下瞬间的典型形象 , 打破了传统画竹之法 , 认为“画竹之法须画个 , 画个之法须画破” , 大胆求新 , 均以秃笔直扫 , 将竹叶画成倾斜的方向 , 叶尖成扁方状 , 略有变形 , 用笔横涂竖抹 , 脱略恣肆 , 以此表现出狂风的雄强之势 。整幅作品有声、有势、有情 , 使人如身临其境 , 是李方膺画竹的代表作品之一 。
虽然李方膺在诗中说画竹是表现文人所谓清新脱俗的情趣 , 实际上恰恰相反 , “扬州八怪”的艺术已迥异于传统文人画的审美趣味 。他们笔下的梅、兰、竹、菊四君子是借以发挥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 是极为入世的 。李方膺的好友、“八怪”之一郑燮也善画竹 , 两人在艺术风格上却意趣不同 , 各自有法 。郑燮画中的静止之竹多细竿粗叶 , 秀劲挺拔;李方膺则喜画狂风中的墨竹 , 自言道“自笑一身浑是胆 , 挥毫依旧爱狂风” , 所画之竹多粗竿长叶 , 雄健恣肆 , 表现它们与狂风搏斗的精神 , 以气势胜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杜国豪个人简介 杜家豪
- 匹诺曹的作者简介
- 贡山在哪里
- 朱粲被谁杀了 朱粲
- 鉴真东渡是什么时期 鉴真
- 书圣王羲之简介 书圣王羲之
- 三国演义第19回概括
- 张说简介 张说
- 孔府宴酒厂简介 孔府宴
- 许朝军简介 许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