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因山而起 古城泰安的变迁(春秋-隋唐)( 五 )


文章插图
东汉泰山郡
魏晋、南北朝时期,泰山地区出现占据泰山的割据势力和举兵事件,区划屡有变更。
西晋时期,泰山郡还曾分置出南城郡,以封泰山羊祜为南城侯,《晋书》羊祜传中曾介绍:
“诏以泰山之南武阳、牟、南城、梁父、平阳五县为南城郡,封祜为南城侯,置相,与郡公同。”
泰山|因山而起 古城泰安的变迁(春秋-隋唐)
文章插图
西晋泰山郡
后赵石勒建国后,不断扩大其统治区,东晋太兴二年(319年),在陈川降石勒时,东晋泰山太守徐龛“以泰山叛,降石勒,自称兖州刺史”,但东晋很快又出兵收降徐龛,至东晋永昌元年(322年),后赵又再取泰山郡,这时的泰山郡应该领有奉高、嬴、牟、南城、南武阳、梁父、博、山茌、莱芜、巨平等县。
东晋永和五年(349年),后赵大乱。此后,泰山郡之地先落入冉魏之手,后成为前燕与东晋反复争夺之地,东晋升平二年(358年),前燕得泰山郡,这时的泰山郡领奉高、山茌、博、嬴、南城、梁父、南武阳、莱芜、牟、巨平等县。
东晋太和五年(370年),前秦灭前燕,全取其地,但淝水之战被东晋击败后,其疆土锐减。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会翟辽据黎阳反,执滕恬之,又泰山太守张愿举郡叛,河北骚动”(387-389年属翟魏政权)。东晋太元十八年(394年),泰山郡之地又为后燕所据。东晋隆安二年(398年),泰山郡之地不能为其所控。
南燕燕二年(399年),南燕承东晋置泰山郡。
根据《十六国疆域与政区研究》一书中梳理的泰山地区郡县情况如下:南燕时,泰山郡(399-409),治奉高,南燕燕二年(399年),承东晋置泰山郡,领奉高、山茌、博、嬴、南城、梁父、南武阳、莱芜、牟、巨平十县。据《晋书·地理志》记载:泰山郡有梁父县,南燕兖州刺史应镇此。至南燕太上五年(409年),泰山郡领县当不变。不过,在南燕慕容德统治期间,南燕建平四年(403年),“先是妖贼王始聚众于泰山,自称太平皇帝,号其父为太上皇,兄为征东将军,弟为征西将军。”
泰山|因山而起 古城泰安的变迁(春秋-隋唐)
文章插图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南燕广固城以南琅邪、泰山诸郡多陷没于刘裕之手。刘宋初期,以黄河与北魏为界。也就是说,刘宋政权在前期曾拥有泰山之境。据《宋书》卷三十五中记载,兖州刺史一条下提及刘宋时期泰山郡领有奉高、巨平、嬴、牟、南城、武阳、梁父、博八县。
北魏天赐六年(409年)十月十三日,明元帝拓跋嗣即位。他在南朝刘裕去世以后,开始了对南朝刘宋发动进攻,夺取了黄河以南的司、兖、豫等州的大部分地区。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意图收回河南失地,群臣争献计策来迎合取宠,建议他“当鸣銮中岳,疾卷赵、魏,检玉岱宗”,于是实施了“元嘉北伐”,双方一度呈犬牙交错之势。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